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目的:通过对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使学生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并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而坚定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信心。   教学重点: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教学难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述和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4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十九大报告》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5、《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教案: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系统总结了中共十七大以来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奋斗历程及其成就,指岀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大会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提岀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大会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岀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岀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共十八大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中共中央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进入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和政府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入民福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简称“三去一降一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2017年12月,按照中共十九大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大关口,中央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既侧重当务之急,又注重整体延续,划定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大工作迈出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      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了牢记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维护国歌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增进入民福祉、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      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建设美丽中国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还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提岀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引领这些方面的工作取得重大的和积极的进展。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指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决定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决定提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了论述和部署。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人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采取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等;并且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这些规定,发岀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使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      2013年5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2014年3月,习近平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年4月,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陆续展开。2016年2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有序开展。这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明确习近平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二节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共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共中央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有效应对国际国内诸多风险和挑战。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障。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五年来,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如合作共赢理念、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等,特别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五年来,中国成功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特别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      五年来,中国发起一系列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机制,实现了多边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网络化全覆盖,努力补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推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在区域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年来,面对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层出不穷的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通过兴办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等,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封建社会,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三节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大会批准了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大会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大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大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大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大会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大会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岀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会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大会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岀具体部署。      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2018年1月,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定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明确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明确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明确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修改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2、中国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怎样的历史性变革?其意义是什么?      3、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点赞(407)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