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国际关系中的群体内惩罚:美国对中国倡议的亚投行创立的反应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26日(星期四)12:00-13:30

  报告人:钱璟 
  
  报告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223报告厅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报告人简介:钱璟,现任上海组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涵盖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组织。他的研究聚焦各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避税问题时面临的持续挑战,同时探讨公共财政领域的相关政治议题。此外,他关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机构在国际发展金融中的角色,深入分析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新兴作用及国际影响力。他还致力于推动定量研究的透明性和可重复性,并将这些方法论融入其整体研究议程中。他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待发表在《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国际政治经济学评论》(Th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等期刊上,并被《时代周刊》(TIME)等知名媒体报道。他于2023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曾在该校尼豪斯全球化与治理研究中心任职(Niehaus Center for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加人纽约大学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及讲师。
  
  报告内容简介:我们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检验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假设,即对于违逆行为的惩罚更可能针对群体内部成员而非群体外部成员。美国曾公开反对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成立,并向其他国家施压,试图阻止它们加入。然而,最终仍有57个国家成为该新兴发展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亚投行被视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潜在竞争对手。为验证美国是否仅对“群体内”的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进行惩罚,我们分析了一项独特的数据集,即世界银行美国执行董事在新项目提案上的投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更可能对与其关系较近的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项目投反对票或弃权,而对关系更疏远的创始成员国则无此倾向。尽管几乎所有提案在无须美国支持的情况下均能通过,但这一惩罚依然具有象征性,而其精准实施更显耐人寻味。我们推测,美国此举意在向群体内国家传递不满情绪。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