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是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之一,他们的总堂号是“弘农堂”。杨氏的郡望是弘农郡,此郡是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函谷关东移后,割河南郡而设立,辖新安、宜阳、陆浑等县。弘农杨氏从东晋时期开始南迁,逐渐形成客家人中的一大姓氏。

  
  杨仆与弘农杨氏
  
  《史纪·杨仆传》说,杨仆是宜阳人,以千夫的身份当了小吏。河南太守推荐他当了御史,派到关东去督捕盗贼。他做事凶猛而有胆量,逐渐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中。皇上认为他有才能,在南越反叛时,他被任命为楼船将军,因有军功,被封为将粱侯。
  
  杨仆的封地,在他的家乡宜阳县。《汉书·武帝纪》说:“(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东汉应劭注:“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杨仆,是西汉宜阳县(治在今宜阳县韩城镇)人。他是西汉名将,平定南越叛乱,收复岭南,为祖国的统一立下了盖世奇勋。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仆将函谷关移至新安之东,即今新安县东关的汉函谷关。函谷关包括两部分,即关楼和长城,长城北至黄河,南至洛河。
  
  次年,汉武帝以原函谷关为弘农县(今灵宝市),设弘农郡,将河南郡所属之宜阳、新安、陆浑等县划归弘农郡。弘农郡的军事地位重要、经济社会繁荣,是继河南郡之后的又一大郡。
  
  弘农杨氏作为一个名门望族,正是起源于杨仆。杨仆后裔散居弘农各县,东汉时有杨震一家“四世三公”,隋皇室为弘农杨氏,到唐代则成为宰相世家,尤称极盛。《太平寰宇记》说:“虢州弘农郡五姓,杨姓居其首。”弘农郡为杨姓的主要发源地,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的南迁
  
  西晋时期,杨骏、杨珧、杨济兄弟三人,号称“弘农三杨”,权倾天下。晋武帝卒,晋惠帝司马衷继位,贾南风被册封为皇后。不久,贾南风勾结杨骏的政敌发动政变,诛灭杨骏一族,死者数千人。杨氏族人纷纷外逃,投奔羌族和鲜卑族。
  
  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五月,羌族首领姚襄围攻洛阳,东晋以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率军北伐。八月,晋军逼近洛阳,姚襄的部下杨亮、杨佺期父子带杨氏族人归降,随晋军撤往江南。这是弘农杨氏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投奔鲜卑族的杨氏,在北朝时期成为门阀贵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莫胡卢氏改为杨氏,他们也融入弘农杨氏。杨坚建立隋朝,弘农杨氏作为皇族,成为天下名门望族之首。
  
  杨坚封杨濯缨为南平侯,他带族人由河洛迁徙入闽,居福州南台。隋亡,杨坚第四子、蜀王杨秀带族人入闽,居浦城。杨濯缨、杨秀是弘农杨氏入闽之始祖。这是弘农杨氏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
  
  弘农杨氏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是杨辂家族的南迁。杨辂,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进士及第,历官虞部侍郎、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等职。因爱庐陵(吉安旧称)山水之美,遂将全族从河洛迁到庐陵,并在此开基立业,是为“庐陵杨氏”始祖。后因裔孙支派繁衍,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的多数杨氏均尊杨辂为始祖,故有“江南杨氏始祖”之誊。
  
  杨氏族谱与祠堂
  
  南迁的弘农杨氏,在南朝时期就开始编纂族谱,《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
  
  《弘农杨氏重修房谱》,为北宋福建著名学者杨时族谱,该谱编于南宋时期。该谱除世系传记外,还汇编了有关杨时的诰封敕令及杨时年谱、画像及杨时故里图。杨时是“二程”的四大弟子之一,他“程门立雪”的故事是千古美谈。
  
  《杨氏家乘》,为明代杨士奇等人编的族谱。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明初重臣,是杨辂二十世孙。
  
  清代、民国时期,客家杨氏所修族谱众多,追本溯源,都宗弘农杨氏。
  
  客家弘农杨氏的祠堂和围龙屋众多,现简单介绍两个。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霞角村,有杨氏家族的五家祖祠,分别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其中,建造于清代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大福地客家围屋,是一座气势恢宏,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客家古建筑,堪称杨氏祖祠中的佼佼者。该围屋属四进堂屋类型,共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在该围屋的第二栋正大门门楣石匾上浮雕着“关西流芳”四个大字,两侧有“经纶盖世推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的楹联,这都是纪念弘农杨氏的匾牌和堂联。
  
  “关西流芳”说的是东汉杨震,在关西(汉函谷关之西)任教20余年,时人尊称其为“关西孔子”。“四知”,是说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曾保举王密当了昌邑县令。有一次,杨震路过昌邑,王密乘晚上无人时,拿出黄金十斤给杨震以示酬谢,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夜无知者。”杨震怒斥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退。
  
  “三相”指的是弘农杨氏,在唐代连出三个宰相,即杨思远、杨再思、杨国忠。
  
  海南杨氏弘农堂,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和庆镇麦万村,是清乾隆年间从广东阳江县(今阳江市)竹山村渡琼的杨开猷所建。弘农堂坐西向东,是一座杠式围屋建筑,近呈四合院式,平面近呈长方形,为三进式格局。其整体建筑主要是由三座堂屋和南、北二杠房屋及院墙等组成,全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三进堂屋依前后顺序,排列在同一条主轴线上,堂屋两侧旁还有厢房。南、北二杠屋与堂屋呈纵向排列,分别建在堂屋前面的左右两旁,其门两两相对。
  
  客家杨氏之弘农堂,这是一个从汉函谷关讲起的漫长故事。在客家其他姓氏中,以“弘农堂”为堂号的还有谭氏、令狐氏等。因此,函谷关不仅是丝路西行第一关,也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点赞(903)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