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仲,洛阳人,生卒年月不详,生活在唐高宗至唐中宗末期,是继医圣孙思邈之后的医学名家。他善于总结治疗经验,著《随身备急方》,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诊断如神声名鹊起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三月,武则天在神都洛阳议事,她最宠爱的大臣、宰相苏良嗣在跪拜时突然跌倒,周身颤抖,武则天同大臣们大惊。苏良嗣是初唐名臣苏世良之子,性格刚直,做事果断。当他得知唐高宗委派的宦官前往荆州征收草药时,肆意盘剥百姓,他十分气愤,以荆州史的身份立即下令将此人逮捕,请高宗严惩。武则天对他十分欣赏,因而他的官位扶摇直上,成为威望极高的宰相,连武则天的内宠冯小宝也惧他几分。此时他突然昏倒在地,武则天立即下令让张文仲来诊治。
  
  张文仲认真检查后认为,苏良嗣由于忙于朝务,积劳成疾,病情十分严重。他判断,如果疼痛扩展到心脏部位,就不可能治了。虽然苏良嗣已立即被送回家服药,但他的心脏部位随后也疼痛起来,无法服药,几个小时后就去世了。
  
  尽管苏良嗣不治而终,但张文仲诊断如神,由此声名鹊起。
  
  在此之前,《新唐书》还记载了一件事。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高宗李治突然“头眩不能视”——头昏眼看不见东西,情况危急。张文仲诊断后认为这是风上逆而形成的,并确诊高宗患有“风疾”(大概是高血压之类的疾病)。他立即建议用针刺头部,使之出血即可医好。武则天闻之大怒,说张文仲图谋不轨,下令将张文仲斩首。高宗认为不然,说:“侍医议疾,何罪之有?何况此刻我头疼得厉害,还是让他治吧!”张文仲立刻以针刺头,出血,高宗顿觉头疼减轻,双目也可看到东西了,大喊:“吾目明矣!”武则天自然十分高兴,连说:“天赐我也!”赐给张文仲珠宝钱物,并让他当御医。
  
  擅医“风疾”名方存世
  
  张文仲常常上山采药,并深入乡村,给百姓治病,且不收钱物。《唐摭言》云,经张文仲治好的病人超过千人,他被人称为“神医”。
  
  张文仲的医学知识广博,特别擅长“风疾”治疗。武则天下诏让他出面召集天下名医,撰写治疗“风疾”的药方。在紧张工作后,他总结出“风疾”128种,能引起疾病的“风”80种,同时开出治疗各种“风疾”的药方,认为除“脚气”“头风上气”等需不停服药外,其他“风疾”要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在得病初期及时服药,以“风气通即可”。后来张文仲撰写药方18个,呈报武则天。这些药方在中国医疗史上独树一帜。
  
  张文仲一生行医,勤勤恳恳,为后人留下《随身备急方》。他到晚年又担任尚药奉御一职,成为职位最高的御医。《旧唐书》载:“自则天、中宗后,诸医咸推张文仲等为首。”
  
  由于张文仲的努力,唐代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本、朝鲜等国医学界也传诵张文仲之名,并将其著作翻译成多种语言,泽及后人。

点赞(615)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