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健将,勇冠六军
  
  杨大眼如果参加奥运会短跑比赛,很可能是世界冠军。他之所以有机会跟随魏孝文帝南下征战,就是因为跑得极快。
  

  杨大眼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据《魏书》记载,他是武都(今甘肃武都东南)人,他的祖父杨难当是武都氐(音同低)族首领。他少时就显出极大的胆量和勇气,而且“跳走如飞”。可惜侧室生的娃儿不招人待见,他自小就“颇有饥寒之切”。后来,他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在这里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太和年间,孝文帝欲南伐,命尚书李冲选拔人才。杨大眼毛遂自荐,李冲见他没啥名气,当场拒绝。他便对李冲说:“尚书您不了解我,且让我为您露一手!”接着,他拿出三丈长绳,往发髻上一系,便拔腿狂奔,只见“绳直如矢,马驰不及”,在场的人莫不惊呼。李冲也看呆了:“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北魏时期,三丈大概是如今的8米,将8米长的绳子系在头上往前跑,能让绳子像箭一样直,这速度,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说不定也能拿金牌!
  
  杨大眼一“跑”惊人,被李冲任命为军主,很快升为统军,跟随孝文帝南下征伐,“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勇冠六军”。
  
  眼大如轮?目不识丁!
  
  杨大眼不光跑得快,还擅长骑马驾车,他身穿铠甲来回奔逐的样子雄伟挺拔,被人称道。他爱兵如子,身先士卒,英勇无畏,所向披靡。南朝将领都怕他,还没渡江就开始腿软。南朝百姓吓唬小孩儿都说:“别哭了,再哭杨大眼就来了!”
  
  杨大眼任荆州刺史时,为震慑群蛮,让士兵张弓射草人,并召来许多蛮人首领对他们说:“你们若敢做贼,下场就跟这些草人一样。”他还亲手擒获一只危害百姓的老虎,将虎头挂于闹市。“杨公恶人”的名声传开来,群蛮再不敢为非作歹。
  
  当然,杨大眼最大的名声还是“大眼”。南齐尚书左仆射王奂的儿子王秉归魏做官,对杨大眼说:“我在南方听闻你的大名,以为你眼如车轮。如今见到本人,原来跟常人差不离。”杨大眼说:“两军对阵,我只要怒目圆睁,就能把对方吓破胆,何必非要眼大如轮?”
  
  这么一双厉害的眼睛,对着书本就不中用了,因为杨大眼几乎目不识丁!他虽不识字,但总让别人读书,自己坐着听,将听到的全记住。每每要写军旅文书,他就口授,让人代笔。
  
  一次凯旋经过伊阙,杨大眼看到古阳洞中的大佛,感念孝文帝的知遇之恩,不由得潸然泪下,于是发愿开龛造像,这便有了如今的“龙门二十品”之一《杨大眼造像记》。
  
  纪念先皇的同时,他也有意为自己勒石记功,其中称他“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这段自我表扬的文字,想必也是他口授的吧?
  
  三杨叛逃,南北两说
  
  作为北朝大将,杨大眼一生与南朝势不两立,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死后,三个儿子竟背着他的尸体,投奔了南朝。
  
  杨大眼和原配潘氏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杨甑生,老二杨领军,老三杨征南,都很有父亲的风范。
  
  这个潘氏不简单,她擅长骑射,曾只身前往军营看望夫君杨大眼。每每攻阵或游猎,杨大眼都会让潘氏身着戎装与他同行,或并肩鏖战沙场,或齐驱林壑之间。回到营地,夫妇一起坐于大帐之下,面对众多幕僚牙将,潘氏谈笑自如。杨大眼常开玩笑指着潘氏对人说:“此潘将军也。”
  
  有一次,杨大眼兵败被贬外地,潘氏留在洛阳,大概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后来夫妻团聚,杨大眼侧室所生女儿的丈夫赵延宝背地里向岳父说起潘氏不贞,杨大眼一怒之下杀了潘氏,另娶元氏。
  
  杨大眼死后,杨甑生带着两个弟弟向元氏讨要父亲的印信,当时元氏已有身孕,便指着自己的肚子说:“爵禄当由我儿继承,汝等休想。”杨甑生听罢愤怒万分。很快,元氏带人护送杨大眼灵柩回洛,三兄弟趁夜开棺欲抢遗体。赵延宝出来阻拦,被杨征南射杀。元氏跳河逃跑,杨征南搭箭弯弓,却被兄长拦住:“天下岂有害母之人。”最终,三兄弟带着杨大眼的遗体,骑马奔往襄阳,投奔南梁萧衍。不过,《南史》对此另有说法,咱们下期接着说。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