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今)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辉煌的历史进程。
  
  2、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重点,难点:1、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3、如何认识和评价曲折而又辉煌的50年征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教案: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新生的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五反”。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1949~1952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的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创造性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革”前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革”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得到巨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民解放军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二是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五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岀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说明了什么?
  
  下次课预习要点:1、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和认识2、对过渡总路线的认识3、了解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2、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及伟大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评价2、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条件和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4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4、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教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建国前夕,中共中央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两个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实际上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是很低的。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的开展起来。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根据苏联的经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的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点赞(62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