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的尾音渐渐隐入风里,当晨光漫过草尖时凝出细碎的银亮,白露便踩着微凉的步子来了。它是仲秋的开篇,是暑气退场的休止符,更是大自然用露水写就的温柔诗行。
古人说“露从今夜白”,这“白”不是霜的凛冽,是水汽在夜凉里凝成的软。晚风拂过荷塘,把残荷上的水珠摇得打转;晨雾漫过田埂,给稻穗尖缀上星星点点的光。走在清晨的巷弄里,衣角会沾着露水的凉,鼻间能闻见桂香的甜——那是白露特有的气息,清清爽爽,不浓不烈。候鸟是最先读懂白露的。大雁排着“人”字队掠过天际,翅膀剪开轻薄的云;燕子忙着衔最后一根泥,把巢筑得更暖些。连院角的麻雀都变勤快了,啄着晒好的谷物往窝里囤,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凉秋,攒满一肚子的甜。
寻常日子里,白露的仪式感藏在烟火气里。江南人家会酿一壶米酒,糯米裹着桂花在坛里发酵,开坛时满院都是醉人的香;北方人爱煮一锅银耳羹,雪梨炖得软糯,百合飘在汤里,喝一口,燥意全消。老人们总念叨“白露身不露”,早上出门时,会把薄外套往身上拢一拢,连说话的语气里,都多了几分对秋的妥帖。
若是得闲,不妨去公园走一走。看枫叶刚染上浅红,看银杏叶还带着嫩黄,看露水挂在月季花瓣上,风一吹,便滚落在青草间。抬头时,能看见蓝天比夏天更澄澈,云朵像被洗过一样白,连时光都仿佛慢了下来。
白露是个温柔的节气,它不似大暑般热烈,也不似大寒般凛冽,只是用一场轻凉的露,告诉我们:该和夏天好好道别,也该笑着迎接秋的到来。就像生活里那些不疾不徐的美好,藏在清晨的露水里,藏在傍晚的桂香里,也藏在我们对日子的满心期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