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铁路旅客列车餐饮服务卫生规范》,对铁路旅客列车餐饮的采购、食品安全控制等作出多项规定。

    “列车车厢空间狭小、环境波动大,对食品的温度、湿度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无论是冷链保鲜的即食食品,还是需要热链配送的餐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极易导致微生物滋生,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此次发布的文件对铁路旅客列车餐饮的采购、运输、加工、储存全链条进行了规范。例如针对铁路配送的餐食,规范要求必须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对于旅客青睐的网络订餐食品,除要求其供应商应具备合法资质并通过现场评价外,加工制作应在列车到站前1小时开始,餐食种类应符合铁路餐饮特定要求。铁路旅客列车在收到网络订餐食品后,应在30分钟内送达旅客手中。“运输存储环节的温控标准和加工操作环节的卫生规范是落实的重中之重,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储存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的安全隐患。”刘少伟表示。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