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一名11岁男孩不慎坠入通风井不幸离世,令人惋惜。根据通报,事发地点虽然设置了1立方米大小的泡沫隔离物,但通风井口未覆盖严实,这也给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

    通风井等城市公共设施本是守护百姓安全的基石,是需要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每一个环节的扎实行动。根据通报,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该事故被初步认定是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痛定思痛,我们不应止于事后的“亡羊补牢”,真正的安全需要“未雨绸缪”。希望我们每一个城市都能多一些预防措施,构建起全链条、无死角的安全防护体系。
    在建设环节上强标尺。推广使用防坠网、双层井盖等防护装置,尤其在小区、学校等儿童活动频繁的区域,从规划和设计源头嵌入“儿童友好”理念,杜绝安全盲区。
    在管理环节上压实责。物业和养护单位须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积极接收民众反馈,对井盖松动、破损、缺失等问题即查即改。对老旧小区开展全面隐患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口井、一个盖。
    在监管环节上亮利剑。推行“一井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设施身份可查、状态可知、责任可溯。对每个环节的失责行为零容忍、严处理,让井盖管理责任真正落地有声。
    一口井,一道护栏,一次巡查,每一处城市细节关系的都是生命的重量。只有每一口井都配上牢固的防护网,才能织就一张真正让人放心的公共安全网;每一次巡查都落到实处,才能给全社会带来更安心的守护。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