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文化、人类本质主义与主观能动感:人们如何应对AI赋能的智能主体?
报告时间:2025年4月3日(周四)15:00
报告人:赵志裕
报告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园伦敦会屋316栋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赵志裕,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社会学讲座教授。他于香港大学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及哲学硕士学位,并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两个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他曾任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系主任,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及营销学教授、研究及博士课程总监、文化科学研究所所长及亚洲消费者研究所研究总监、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及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教授的研究范畴涵盖文化与心理历程、人类动机及社群关系。他曾在该等领域取得杰出研究成果,被列为全球前0.5%最具影响力的学者。赵教授曾获颁多个国际科研奖项,包括在2024年由社会与性格心理学会颁发的文化心理学杰出成就奖。
报告内容简介:智能代理(IA)是配备人工智能(AI)的自主实体。它们与机器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能够自主浏览数据、做出决策并执行曾经专属于人类领域的任务。人们对IA的心理反应已经两极分化:一些人将它们视为未来有能力的盟友,另一些人则将它们视为对人类独特身份的威胁。引言人将整合群体和文化心理学的见解,以解释对IA的这些两极反应。人类本质主义认为,人类具有与生俱来、天生和不变的自然和基本人类特征。支持人类本质主义可能会对IA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一方面,本质主义者可能会拒绝IA,因为它们也具有人类的本质,因此威胁到人类的身份(排他性本质主义)。排他性本质主义在零和博弈模式最为普遍的文化中盛行。另一方面,本质主义者可能因为对人类本质的不可替代性充满信心而欢迎IA成为人类般的盟友(包容性本质主义)。包容性本质主义在正和博弈模型(最为普遍的文化中盛行。引言人将使用从两个数字技术超级大国(美国和中国)收集的数据来说明以上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