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基于类器官的毒理学体外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报告时间:2025年11月12日(周三) 9:00


    报告人:陈雯


    报告地点: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C校园神经智能研究中心2213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医学院


    报告人简介:陈雯,中山大学毒理学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期致力于遗传毒理学和环境化学致癌机理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获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毒理学基础》教材主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和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Food Chem Toxicol》共同主编,《Environ Pollution》、《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


    报告内容简介:传统毒理学评价依赖动物模型与二维细胞模型,存在伦理争议、物种差异大、体内微环境模拟不足等局限,难以满足现代毒理学精准评价的需求。类器官作为三维立体培养的微型组织模型,具备与体内器官相似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异性,为毒理学体外研究提供了革命性工具。本报告系统阐述基于类器官的毒理学体外模型构建逻辑,包括细胞来源筛选、三维培养体系优化、分化诱导与功能验证等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分析该模型在药物毒性筛选、环境污染物检测、食品安全性评价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揭示其在毒作用机制解析、剂量-效应关系量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报告探讨模型当前面临的标准化不足、培养成本较高等挑战,并展望其与微流控、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旨在为毒理学评价体系的革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推动类器官模型在医药研发、环境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实现更高效、精准、伦理的毒理学研究范式转型。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