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推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代君王坐稳江山之后,皆要立碑造阁,感谢、嘉奖功勋卓著的忠臣武将。

  
  唐初名将郭孝恪的待遇有点儿特殊。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帮助秦王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拿下了洛阳城;又扶助李世民坐上龙椅,成为唐太宗。然而,在他战死沙场之后,李世民非但不为他立功德碑,还怪他咎由自取。
  
  是唐太宗过河拆桥,不懂感恩吗?事情没那么简单。
  
  流氓大亨,草莽英雄
  
  郭孝恪本名郭敬,字孝恪,是咱河南老乡,老家在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离洛阳很近。
  
  年轻时的他,跟草根时期的汉高祖刘邦有点儿像,吊儿郎当,不务正业。《新唐书》记载,郭孝恪“少有奇节,不治赀(资)产,父兄以为无赖”。用现在的话说,小郭不走寻常路,不干活,不攒钱,是个游手好闲的街溜子,就连他爹和他哥都觉得他是个败家子。
  
  谁也没想到,时势造英雄,小郭这头别人眼里的“猪”坐对了风口,居然飞了起来。
  
  隋炀帝急功近利,迁都洛阳后,龙椅还没坐稳就四处征战。以瓦岗军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
  
  郭孝恪一看机会来了,集结了几百个哥们儿投靠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很高兴,让郭孝恪和徐世勣(音同寄)搭档,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瓦岗军围攻洛城,被隋将王世充击溃。唐国公李渊趁乱起兵,自立为帝,是为唐高祖。郭孝恪与徐世勣一看情况不妙,火速跳槽,投靠李渊。徐世勣还改名为李世勣,以表忠心。
  
  李渊任命郭孝恪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阳翟郡公,让他和老搭档李世勣守卫虎牢关以东地区。
  
  虎牢关是郭孝恪的福地。不久之后的一场战役,让郭孝恪扬名立万。
  
  建功虎牢,扬名东都
  
  虎牢关位于荥阳,是洛阳以东的重要关隘,南连嵩岳,北据黄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资治通鉴》里说,公元619年,河北军阀窦建德攻陷黎阳,抓住了李世勣的父亲。李世勣怕老爹被杀,假意投降,私下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建议他先为窦建德立功,取得对方信任,再作打算。
  
  李世勣率兵突袭王世充,斩获颇多。窦建德大喜,放松警惕。郭孝恪和李世勣趁势逃离,归顺唐朝。
  
  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奉父皇李渊之命,攻打东都,跟王世充叫板。窦建德担心秦王灭掉王世充后会掉头打他,遂率十万大军驰援王世充。部下见势不妙,劝李世民撤兵,以免腹背受敌。这时,郭孝恪站出来说:“不必退!王世充力尽计穷,蹦跶不了几天了;窦建德大老远跑来助纣为虐,粮运不便,天要亡他。咱们固守虎牢关,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定能歼灭他们!”
  
  李世民采纳了郭孝恪的建议,打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在“虎牢之战”中大获全胜,平定洛阳。
  
  事后,李世民在洛阳宫设宴感谢众将士,赞叹郭孝恪功劳最大。郭孝恪扬名东都,一路加官进爵,官至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消息传回老家,家人又惊又喜,想不到当年的败家子如今这么有出息啊!
  
  镇守边疆,战死沙场
  
  唐朝版图不断扩大,已经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决定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
  
  西域远离中原,得派一个忠诚可靠的主官过去。李世民选了郭孝恪。
  
  郭孝恪走马上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他不负厚望,安抚百姓,痛击敌人,多次击退进犯的西突厥。
  
  公元644年,西域焉耆王龙突骑支叛唐,归附西突厥,拒绝向唐朝进贡。郭孝恪亲率步骑三千,夜袭焉耆,生擒龙突骑支。
  
  公元647年,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公然反唐。李世民命大将阿史那社尔统帅大军,会同郭孝恪及西域各部征讨龟兹。次年,唐军攻破龟兹,生擒龟兹王,龟兹国相那利逃跑。阿史那社尔率军追击龟兹残部,郭孝恪留守龟兹城。
  
  有人提醒郭孝恪,提防那利与城中人勾结作乱,郭孝恪不以为意,坚持在城外驻军。结果,那利从西突厥搬来救兵,与城内的龟兹兵里应外合,发动突袭。郭孝恪被打得措手不及,在乱战中中了箭,和儿子一同战死沙场。
  
  李世民听闻噩耗,不但没有缅怀、嘉奖为国捐躯的郭孝恪,反而下诏追夺郭孝恪的官爵:郭孝恪骄傲自大,麻痹大意,导致将士死伤惨重,龟兹之战功败垂成,他死了也得受罚!
  
  史载,郭孝恪生活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就算身在军营,床帷器物也用金玉装饰。他曾想拿奢侈品“腐蚀”阿史那社尔,但被对方婉拒。
  
  唐太宗感叹:“不用多问,光是从生活作风上就能看出这两个将军的优劣。郭孝恪被贼兵屠杀,实乃咎由自取。”
  
  有功当奖,有过该罚,理应如此。

点赞(1171)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