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女几之山、琴鼓之山、玉山、瑶碧之山上都有很多鸩鸟。东晋郭璞注解称:“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郭璞还说,瑶碧之山上的鸩鸟非食蛇之鸩,而是“状如雉,恒食蜚(音同非)”。蜚又是什么?《山海经》中亦有说明:蜚是一种灾兽,“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不管是吃蛇还是吃蜚,都说明鸩鸟非凡鸟。

  
  《春秋左传正义》《广志》《唐律疏议》《清稗类钞》等很多古籍都讲到鸩鸟,说它“形似鹰,大如鹗,毛黑,喙长七八寸,黄赤如金,食蛇及橡实,常居高山巅”,“巢下数十步,草木不生”,“此鸟能食蛇,故聚诸毒在其身,如将此鸟之翅搅酒,饮此酒者必死”……
  
  北宋名臣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他在襄邑做官时,养过两只怪鸟,爱吃蛇,“(蛇)入口中即为水”,才养半年,全县的蛇都要绝迹了。待查明这怪鸟就是鸩鸟后,范纯仁大为惊骇,赶紧命人把鸟杀死烧烧埋了。
  
  范纯仁是不敢养,曾经有人敢养,朝廷却不让养。西晋石崇在南方为官,得了一只鸩鸟,送回洛阳给王恺养着。后来有人在王恺家见了,上奏朝廷,朝廷立即“宣示百官,烧于都街”。
  
  之所以不敢养,不让养,都是因为鸩鸟有剧毒。古人下毒,通常用鹤顶红,俗称砒霜;或者用鸩酒,就是用鸩鸟的羽毛在酒里搅一搅。皇家赐死多用鸩酒,那鸩鸟岂是一般人能养的?
  
  鸩毒不仅毒性强烈,而且发作极快。《后汉书·霍谞传》中说“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告诉人们,饮鸩止渴不可为!
  
  说来说去,鸩鸟到底是什么鸟?如果真是古籍记载的样子,那八成已经灭绝了。

点赞(137)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