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越来越冷,洛阳“汉服热”丝毫不降温:前有洛阳大学生陈梓馨穿着汉服,亮相河南电视台参加“强国复兴有我”演讲比赛(详见本报11月9日A12版);后有央视频聚焦洛阳汉服打卡地,访谈洛阳大袖衫非遗传承人张志晓,重磅介绍“华夏故都的文化‘磁力’”。

  
  汉服是汉族人的传统服饰,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形制。张志晓是大袖衫的拥趸,爱做又爱穿,在汉服圈儿颇有名气。她裁制的“霓裳羽衣”,可是杨贵妃当年最爱穿的款式!
  
  蝉衫麟带,美丽耀眼
  
  大袖衫,顾名思义,乃袖子宽大的衣衫。这种款式的服装盛行于唐代,华美飘逸,风采独具,是古代女子出席重要场合的首选服装。
  
  张志晓说,大袖衫是传统汉服的典范之作,秦汉时期已在中原一带流行。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便于骑射的窄袖胡服一度成了时髦服装。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要求胡人学汉语,穿汉服,华夏衣冠又盛。
  
  隋唐时期,天下一统,“丝绸之路”通达域外,国力强盛,欣欣向荣。唐文宗自信满满,带头穿上宽袍大袖的汉服,宣告华夏人当有华夏人的装束。上行下效,大袖衫迅速流行,蔚然成风。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宫廷贵妇,穿的正是当时流行的大袖衫:襦裙色彩明丽,帛衣薄如蝉翼,长袖垂地,曼妙动人;头上簪着金翠花钿或别着鲜艳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美艳动人。
  
  大袖衫好看不好做,工序极其复杂。洛阳大袖衫复原技艺坊曾参考古籍、古画的服饰细节,采用古法裁剪工艺,复原这种款式的汉服:衣料得选上等丝绸,料子要足,袖宽四尺以上,窄一分、短一分都不好看。
  
  细节完美的大袖衫,正如唐代文人温庭筠所形容的,那真是“蝉衫麟带”,华丽,飘逸。穿着它的人颜值仿佛都提升了,风度翩翩,男帅女美。
  
  霓裳羽衣,四座惊艳
  
  倾国美人杨贵妃跳霓裳羽衣舞时,穿的就是大袖衫。
  
  “霓裳羽衣”是唐代的“高端定制”成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制衣,犹如彩虹一般绚丽,奢华美丽至极。
  
  据《杨太真外传》《新唐书》等古籍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曾梦游广寒宫,见仙子们身穿霓裳羽衣,翩翩起舞。梦醒后,皇帝怅然若失,苦思仙乐而不得。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唐玄宗巡游东都洛阳,在洛河畔的连昌宫(今宜阳县境内)小住,遥望河对岸云雾缭绕的女几山,恍如看见一群仙女在山头跳舞。皇帝灵感迸发,梦中仙乐重又萦绕耳旁,便乘兴创作了一首《霓裳羽衣曲》。
  
  《新唐书》里说,唐玄宗选了三百名歌舞伎和乐工,“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亲自调教。戏曲界因此奉唐玄宗为“祖师爷”。
  
  《霓裳羽衣曲》是“梨园祖师爷”的得意之作。在皇帝的安排下,梨园子弟根据此曲排练了一出大型歌舞——《霓裳羽衣舞》,在重大节日压轴表演。
  
  领舞的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她穿着霓裳羽衣,在宫女的簇拥下翩翩起舞,宛如仙女下凡,四座惊艳。
  
  有皇帝和贵妃加持,《霓裳羽衣舞》成了唐代宫廷乐舞的保留曲目,被载入中国音乐舞蹈史,流芳千古。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朝为官,曾赴宫廷盛宴,见识过《霓裳羽衣舞》。他写信向好友元稹描述当日的大场面,说是“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那真是“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啊!
  
  捣练制衣,精益求精
  
  霓裳羽衣裁制不易。杨贵妃本名杨玉环,自小在洛城长大。她嫁到长安后,得皇帝宠爱,尽享荣华富贵。宫中专门为她织造锦衣华服的工人就有千人。
  
  盛唐时期,洛阳和长安是全国丝织品生产中心,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唐代宫廷画师张萱的画作《捣练图》,描绘了仕女制衣的工作场景:12名女子或执杵捣练,或穿针缝衣,或生火熨烫,动作娴熟,有条不紊。
  
  “捣练”又称“捣衣”,是古时制衣的重要工序。
  
  生丝质地坚硬,刚织成的绢帛须经煮熟、漂白、杵捣,才能变得柔软洁白。“捣练”的本义,就是反复捣洗煮熟的丝织品,故而人们常以“练”代指素绢。
  
  因为捣练是个反复操作、精益求精的复杂过程,因而“练”字有反复学习、熟练运用的引申义,譬如练习、训练、熟练、干练、练达等。
  
  唐玄宗晚年沉迷享乐,荒废国事,终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也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可惜可叹。

点赞(902)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