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子之城,“七天”胜景
“天轴”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天子之城的中轴线。
如今的洛阳城,端坐在隋唐洛阳城的“底盘”上。若把隋唐洛阳城画成一张平面图,天轴就是中轴线。
城中建筑依着这条中轴线对称布局,而象征京城气象的地标性建筑“七天”——天阙(伊阙)、天街(定鼎门街)、天津(天津桥)、天枢、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天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隋、唐两朝,洛阳皆为都城,住过男皇帝,也住过女皇帝。皇帝鼓吹君权神授,自称父天母地,乃上天之子,即天子。
地上“七天”对应天上七星,体现了天子的威严。
2 天上星,地上城
隋唐洛阳城是隋炀帝带头建起来的。
隋初建都长安。隋炀帝登基后,打算迁都洛阳,可当时的汉魏洛阳故城饱经战乱,几近荒废。于是,隋炀帝带人来洛考察,另选址建城。
他登上邙山远眺,见龙门山夹岸相对,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很诧异地问:“伊阙不就是龙门吗?前人为何不建都于此?”
大臣苏威赶紧拍马屁:“这是等着您来建设呢!”
隋炀帝很高兴,当即给臣子杨素、宇文恺布置任务:正对伊阙,建一座新城。
宇文恺是古代建筑大师。他根据洛阳的地貌完美规划了新城布局:纵跨洛河两岸,北依邙山,南对龙门,基本上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从外向内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
更妙的是,宇文恺把新城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天上的星对应地上的城,以洛河对应天上的银河,实现了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
新城以天街为中轴线。天街遥对天阙,北连天津桥,南抵定鼎门,是城中最重要的中央御道,宽一百多米。
天津桥旧址在今洛阳桥西侧不远处。“天津”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
伊阙是自然形成的,被当成天子之城的门阙,得名天阙。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遗产”,又建了天枢、天门、天宫、天堂。
天枢是铜铁铸成的纪念柱,立在天津桥北头的端门广场上,为女皇武则天歌功颂德。
天门指的是宫城门——应天门,门内便是天子办公、居住的地方。
天宫指明堂,原是帝王布政场所,武则天称其为“通天宫”。
天堂又名“通天浮屠”,乃皇室的礼佛堂,是武则天命她的情人薛怀义主持修建的。
3 时光荏苒,风采依旧
说回前文,杨素、宇文恺坐镇指挥,征调全国壮劳力没日没夜地搞建设,不到一年就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洛阳城。
公元605年,隋炀帝率百官迁都洛阳,走的正是天街。
“天轴胜迹”牌坊的所在地,基本上位于隋唐洛阳城“天轴”的南端。牌坊的那头是历史,牌坊的这头是现在,时光荏苒,龙门翠黛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