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洛阳开了不少广式茶餐厅(或称粤式茶楼),大清早卖蒸饺、烧卖,美其名曰“早点”——早晨的点心。

  



  在老洛阳人的概念里,早餐(俗称早饭)和点心是两码事。早餐是正餐,点心属于零食——特指美味糕点,本地人亦谓之贴食儿。老洛阳人惯吃的“洛阳八大件”就是八种点心,诸如开口笑、金麻枣、江米条、蜜三刀、蛋黄酥等,除了“馋嘴猫”,没人会拿这种贴食儿当饭吃。
  
  洛阳是唐代东都,“点心”一词早在唐代就有。起初,“点心”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意为先吃点儿东西充饥。
  
  唐代笔记小说《幻异志·板桥三娘子》里说,“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众人准备清晨出发,三娘子做了些烧饼,让大伙儿先垫垫肚子。
  
  宋代的“点心”已是名词。史载,在北宋东京开封、西京洛阳的早市上,有卖灌肺、炒肺、粥及各种点心的,当时的点心主要指米面制品,比如馒头、包子、糕、粽子、油炸果子等,品种丰富,数以百计。
  
  金军入侵洛阳、开封后,北宋南渡,中原一带的饮食习俗融入南方,南方人也习惯了早上简单弄点小吃当点心。南宋古籍《能改斋漫录》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
  
  明清往后,点心的种类更丰富,八宝饭、烧卖、包子、春卷、油饺等,不可胜记。
  
  广东人把烧卖、虾饺等早点统称为点心,而洛阳人只将糕点称为点心——这或许跟晋代流传的风俗有关。相传,晋代某将军为了激励士气,命人做美味糕饼犒劳前线士兵,以表“点点心意”。
  
  洛阳曾是西晋京城,至今,洛阳人仍会把点心当礼物表达心意,逢年过节串亲戚多少得买些点心。小孩儿不好吃饭好吃贴食儿,最欢迎拎着点心串门的客人。

点赞(585)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