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书写风云,名传千古,北魏冯太后虽没当过女皇,却是武则天的榜样。
  
  史书里的冯太后美貌与智慧兼具,胆识非凡,杀伐果断,在一片乱局中临朝执政,稳定北魏政局,推进民族融合,还把毫无血缘关系的皇孙——孝文帝拓跋宏扶上了皇位。
  
  孝文帝能够迁都洛阳,开启波澜壮阔的“洛阳时代”,冯太后功不可没。
  
  不要小看女人
  
  冯太后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
  
  她生于公元441年,祖籍长乐郡(今河北衡水),乃北燕没落皇族后裔。北燕灭亡后,她被抓到北魏宫中当奴婢,因才貌出众,12岁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15岁晋为皇后,常陪皇帝处理朝政、参观访问。
  
  文成帝胸怀大度,重用汉族大臣,冯皇后对此很钦佩。这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施政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
  
  北魏有个规矩:皇子若被立为太子,其生母便要被赐死,以免外戚干政。冯太后没有生育,但因太子拓跋弘的亲妈被赐死,让她“捡”了个儿子。
  
  文成帝短命,二十来岁就去世了。拓跋弘继位,史称献文帝。
  
  丧夫之痛令冯太后万念俱灰。按北魏旧俗,先皇生前用过的衣服、器物,要在其逝世的第三天焚烧,祭奠中,冯太后号啕大哭,纵身扑向大火,想自尽,被众人救了出来。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冯太后,犹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当时,拓跋弘年纪幼小,初登帝位,难免被人轻视,车骑大将军乙浑欺负这孤儿寡母,阴谋篡位,局势危急。冯太后抖擞精神,沉着应对,团结可以团结的政治同盟,把乙浑骗进宫中处死,稳定了政局。
  
  那年,冯太后不过24岁。她临朝听政,执掌大权,站上了人生巅峰。
  
  心不狠,站不稳
  
  孙子拓跋宏出生后,冯太后本打算退居幕后含饴弄孙——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她几乎不问政事,只是时不时给献文帝“提提意见”。
  
  献文帝年轻气盛,急欲摆脱冯太后的“控制”。为了树立权威,他提拔冯太后不喜之人,培养心腹。冯太后起初忍了,直到献文帝杀了她的情夫公然挑衅,她这才拍案而起。
  
  冯太后寡居多年,难耐寂寞,有个叫李弈的官员,风流倜傥,善解人意,经常出入后宫,深得冯太后宠爱。
  
  桃色绯闻传遍朝野,流言蜚语让献文帝很没面子,他杀了李弈,还提拔重用坑害李弈的官员。
  
  《北史》《魏书》里说,“太后不得意”,怒了。羽翼未丰的献文帝被迫让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公元476年,献文帝突然被软禁,又突然驾崩。
  
  坊间猜测,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毒死的。真相扑朔迷离,无人知晓。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充满了混乱与血腥,权力的游戏常吞噬亲情与爱情,是是非非造就千古之谜。
  
  培养一代帝王
  
  冯太后成了太皇太后,但后人还是习惯称她冯太后。她再度临朝听政,气度、经验更胜从前。
  
  史载,冯太后恩威并施,一手大开杀戒、清除隐患,一手拉拢文臣武将乃至宦官,培养了一个效忠于她的班子。她惩治贪官污吏,改革北魏旧制,重用汉族大臣,让北魏气象一新。
  
  她还为北魏王朝培养了一个优秀接班人——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是冯太后一手带大的。因为祖孙俩没有血缘关系,起初冯太后对孙子有戒心,甚至想废掉他。寒冬腊月,她把只穿单衣的拓跋宏关到小屋里,三天没给他饭吃。宦官搬弄是非,说拓跋宏的坏话,她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他。
  
  然而,拓跋宏默默承受了一切,对祖母毫无怨言。冯太后终被感化,决心做一个慈祥的祖母,好好培养这个孙子。
  
  她把拓跋宏带在身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他谦逊做人、理智做事,并亲自作《劝戒歌》300余章、《皇诰》18篇,向孙子灌输治国理念,教导他当一个合格的帝王。
  
  在她的悉心培育下,拓跋宏勤勉好学,积极上进,熟读儒家经典,爱民如子,成了一位有才干、有志向、有谋略的皇帝。
  
  在孝文帝的回忆里,冯太后不仅是个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高超政治智慧的女政治家,还是一位和蔼可亲、宽容大度的祖母。他信赖她、敬佩她,对她有着很深的感情。
  
  有些细节可以印证这种感情。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
  
  厨师上菜时,不小心把热汤洒在他手上,他想起了祖母,没有惩罚厨师。他记得,祖母生前身体不适,要喝药粥,厨师糊里糊涂端来一碗粥,碗里竟有只壁虎。他本想严惩厨师,祖母拦住了他:算了吧,也不是故意的。
  
  他在洛阳龙门西山古阳洞开凿大佛龛,正是为了纪念祖母。在他心里,冯太后是一名伟大的女性,一个了不起的人,值得被历史铭记。

点赞(796)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