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汉皇帝陈友谅,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不陌生。若说陈友谅和洛阳有关,甚至他的部分家人及后裔就生活在洛阳,恐怕很多人会心生疑问。
1 陈友谅和他的兄弟们
曲村位于宜阳三乡,与李贺故里相距不远。79岁的陈长安从小在这里生活,他说,曲村只有陈姓,是陈友谅之弟陈友贵的后代,自明初繁衍至今已600多年。
陈友贵这个人,史书着墨不多,但基本可以确定,他是陈友谅兄弟中最小的一个。
陈友谅起兵反元,陈友贵一直追随左右。明嘉靖年间进士吴国伦曾在《陈张事略》里写道:“陈友谅,沔(miǎn)阳渔人子,与其弟友仁、友贵,至正中剽掠于村落,官兵累讨不能平。”这是按明代官方的说法,称陈友谅兄弟为草寇。
到了清代,张廷玉等人编《明史》,称陈友谅“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俊为簿掾”。也就是说,陈友谅当过元代的小吏,他不喜欢,就到徐寿辉的红巾军中当了一名文书。由此可见,他识文断字,并非落草为寇的普通渔民。
在《明史》的记载中,陈友谅的父亲名叫陈普才,陈友谅投靠徐寿辉时,他曾加以制止,但正应了那句老话,儿大不由爹,陈友谅根本不听。从那时起,陈普才就担惊受怕,预感会有大祸临头的一天。
陈普才有几个儿子呢?《明史》里记载是五个:“长友富,次友直,又次友谅,又次友仁、友贵。”其中,友仁死于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平定武昌后,“封普才承恩侯,友富归仁伯,友直怀恩伯,赠友仁康山王,命所司立庙祀之”。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拼得你死我活的一场决战,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陈友谅之所以完败,是因为他将战船连在一起,结果朱元璋趁东北风起,“乃纵火焚友谅舟,其弟友仁等皆烧死”。
看着是不是有点儿眼熟?确实,这简直就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翻版。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曾和陈友谅一样参加了反元起义。有人认为,他对赤壁之战的精彩描写,正是参考了鄱阳湖之战。
再说陈友谅兄弟,战死的战死,受封的受封,但总让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尤其陈友贵,他的生死成了谜。
2 陈友贵是生还是死
如果像《陈张事略》里所说,陈友贵一直追随兄长进行反元活动,那么在陈友谅当了大汉皇帝后,除非刻意保持低调,他应该也会身居高位。
不过,遇到冲锋打仗这种事,陈友谅显然更倚重陈友仁。据《明史》记载,陈友仁号“五王”,虽瞎了一只眼,却智勇双全。在鄱阳湖之战中,他的死让陈友谅心灰意冷。陈友贵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的名字被一笔带过。
陈友富和陈友直大概没有参战,所以和父亲陈普才一样,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很多人对此不解:毕竟是在争夺天下,不是请客吃饭,即使不将对手赶尽杀绝,也不需要对其家人进行封赏吧?因朱元璋的母亲姓陈,有人便推断朱元璋和陈友谅是表兄弟,所以才对陈家如此宽容。
当然,更靠谱儿的说法是,陈友谅是反元英雄,朱元璋将这个对手除掉后,还要考虑收买人心。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自序里,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作为明代的开国君主,也许朱元璋一开始就有这种意识。
无论如何,在陈友谅死后,其家人仍得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也正因此,如果陈友贵没有死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就有了逃走隐居的可能。
长期以来,坚持陈友贵没死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关于他的逃亡细节和隐居地点,说法不尽相同。比如有说法认为,陈友贵在战败后,和堂弟陈遂一起保护着五皇妃和九皇妃,携陈友谅的二子一女逃走。
陈长安也认为陈友贵没死。他说:“陈友谅当了大汉皇帝后,这个最小的弟弟被封为显王,负责总理内务。陈友贵并没有参加鄱阳湖之战,因此成了兄弟中的幸存者。他奉父逃回洛阳,在陈宅村西的三乡连昌河畔择地隐居,名曰‘曲村’。曲者,有曲意保全之意。”
600多年来,曲村一直只有陈姓人。在陈长安看来,这种“单村独姓”现象,更便于陈友贵的后人“认祖归宗”。
3 陈家祠堂的“於诗公”
陈友贵奉父到曲村隐居,其父便成了曲村陈姓人的始祖。令人疑惑的是,这位始祖名兴,字於诗,并非《明史》里说的陈普才。
在陈宅村西的陈义墓前,有碑文明确记载,“大父才兴,父友谅也”。大父即祖父,也就是说,陈义的爷爷、陈友谅的父亲叫陈才兴。
从陈普才到陈才兴,再到“於诗公”,他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又或者,只是为了方便隐居而掩人耳目?曲村人倾向于后一种。
“在曲村,陈友贵靠务农奉养父亲。后来陈兴去世,葬在曲村之南,遂立为陈氏祖茔。”陈长安说,祖茔原先有30亩大,周围植柏,荆棘丛生,密不过人。1958年,祖茔被夷为耕地,过了二三十年,后人又将墓冢隆起。
前段时间,我和陈长安老人一起前往曲村,在村南的麦田里见到了陈兴之墓。陈兴卒年当在明初,可惜墓前原碑已毁,只剩碑盖,如今碑盖就用在新碑上,望去别有一番苍凉意味。
同样显得苍凉的,还有位于村中的陈家祠堂。
午后骄阳似火,我们站在祠堂外面的树荫下,等着拿钥匙的人前来开门。在祠堂对面,是一座残破不堪的舞楼,外墙上镶着一通古碑。我上前细看,原来这舞楼建于清雍正年间。“这是陈氏族人建的。舞楼前面还有供人坐着看戏的厅,相当讲究。”陈长安说。
时过境迁,如今舞楼已繁华落尽,陈家祠堂则荒草满院。这里供奉着陈兴与他的四个儿子:长子友谅、次子士忠、三子良、四子贵。据清乾隆时期的曲村陈氏家谱记载,前三子没有相关后人的记载,曲村陈姓人只是友贵的后代。
《明史》里记载陈友谅兄弟五个,还有一种说法是陈友谅兄弟八个,很可能这又是一笔糊涂账。
“曲村的陈家祠堂修建于明崇祯年间,有家谱传于后世。后与陈宅村西的陈义墓碑文互相印证,才知两地陈姓本为同族,都是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家人和后裔。”陈长安说,现在两地陈姓人已经合谱,每年共同祭祖。
如此,也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