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近在咫尺,在定鼎门遗址北侧的天街一带,“天街奇幻夜·神都洛阳年”新春盛会已拉开序幕,春节期间到此游玩的朋友们,走过天街东侧南起第一坊——明教坊时,不知会不会想起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贤相宋璟?一千多年前,宋大人也在这里过年。宋大人犯颜直谏的故事,本报5日《静说河洛》说过几个,今儿再说几个小故事。

  
  给皇上献策,他不居功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春,正月初十,大过年的,唐玄宗带着大队人马离开关中,前往东都洛阳。干啥?吃饭!
  
  因为关中平原又一次粮食歉收,长安米贵,饭不够吃,从外地运粮食又跟不上,唐玄宗干脆效仿爷爷唐高宗和太爷爷唐太宗,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和侍从们,就食东都,到洛阳处理朝政。
  
  这是他第一次当“逐粮天子”,走的是两京大道——古代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官道,其中洛阳至潼关段又称崤函古道。崤函古道穿行在崤山深谷之中,路况不好可想而知,皇帝一行车马又多,走着走着,堵车了。
  
  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河南尹李朝隐和负责安排沿途食宿的知顿使王怡被就地免官。现场火药味儿很浓,皇帝正在气头上,谁敢说不行?宋璟敢!他劝玄宗道:“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意思是,陛下您还年轻,头一回出巡,就因为路没修好罢免两个大臣,大臣们因此相互告诫,以后您再出巡,他们肯定到处搞形象工程,那老百姓可就要受苦了。
  
  玄宗一听,宋璟说得很有道理呀,赶紧赦免那俩人。知错就改,不好吗?宋璟又说不行,并解释道:“您刚才还因为愤怒责罚他们,听了我的话就要免他们的罪,他们肯定对您心生怨恨,对我满怀感激,这不是让我树私恩吗?不如就让他们在朝廷待罪,之后再下诏恢复他们的职位,这样比较妥当。”
  
  功归于上,过归于己,这就是宋璟,献策不居功。
  
  百姓立碑纪念,他不接受
  
  不给同僚私下感激自己的机会,也不让百姓公开给自己立碑,不得不说宋璟擅长深谋远虑,遇事总能多想一层。
  
  上篇我们讲到宋璟任广州都督时,教百姓烧瓦盖房,杜绝火患,深受爱戴。这事儿还有下文。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天,宋璟离开广州,赴京上任。一年后,广州吏民要为宋璟立“遗爱碑”。
  
  在宋璟之前,广州当地人都用竹子盖房子,屋顶铺茅草,经常发生火灾。宋璟到任后,安排北方匠人教当地人烧瓦造房筑墙,改造住宅店铺,当地人这才知道把房子盖好、做好城市规划的好处,从此不再担心火灾。
  
  做了这么大的好事儿,立个碑不是很正常吗?宋璟却对玄宗说:“我只是做了分内事,没干别的,把我抬高到荣宠无比的地位,势必助长阿谀奉承的风气,以后但凡谁干点儿啥就要立碑造像,那岂不是欺蒙百姓?要除掉这种恶劣风气,希望能从我开始,请皇上下令禁止立碑。”
  
  皇上身边的红人,他不搭理
  
  没见着人不给面子,容易做到;面对面也不给面子,那可难了,但对宋璟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高力士大家都知道吧,其实唐玄宗有两个心腹宦官,文有高力士,武有杨思勖。《旧唐书》《新唐书》的宦官列传都把杨思勖排第一。杨思勖力大无比,屡屡立功,颇受玄宗重视。
  
  玄宗调宋璟进京上任时,派杨思勖千里迢迢去接他。皇帝身边的红人来了,比自个儿年长9岁,礼貌地搭个讪总是要的吧?何况老杨还是广东人,他俩应该有共同语言。可是,宋璟“在路竟不与思勖交一言”,这事儿太典型了,不仅被载入史册,还被收进唐代小说集《封氏闻见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宋璟为啥如此不近人情?说到底,他就是太刚直了!然而正是刚直成就了他的威望,皇帝的宠臣家里办喜事,都以请到他为荣。
  
  《资治通鉴》里说,宠臣王毛仲要嫁闺女,玄宗问他还缺啥,他说万事齐备,就是没请到客人。啥?玄宗问,宰相张说、源乾耀这些人你请不动吗?王毛仲说这我都能请到。玄宗笑了:“朕就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朕亲自替你请。”
  
  第二天,正午时分,肚子都咕咕叫了,众客却不敢动筷子,独等宋璟一人。过了好久宋璟才来,他端起酒杯向西行礼,表示皇上你看我来了,然后没等喝完这杯酒,他就说肚子疼,走了。真是越老越刚直!
  
  数年后,宋璟申请退休,回洛阳明教坊私宅养老,在此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五六年的时光。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75岁的宋璟在洛去世,唐玄宗派遣人马跟随护送其回邢台老家,并敕建宋璟墓园。其中一部分人留下守墓,渐渐在当地形成一个洛阳村……

点赞(403)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