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杜甫同游河洛的高适,不仅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也是统兵打仗的一把好手。
唐肃宗上台后,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派他平定“永王之乱”,抓反贼,夺失地。
谁能想到,命运跟李白开了个莫大的玩笑:高适昔日的好哥们儿竟然成了“反贼”,论罪当斩。
史书里可不是这么写的。
受牵连,“诗仙”锒铛入狱
公元755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很快,洛阳、长安相继沦陷。
公元756年,唐玄宗南下避乱,命太子李亨、永王李璘等诸位王子各自统兵收复失地。太子抓住时机在北方称帝,直接宣告老皇帝已“退休”,如今是新皇帝唐肃宗的天下。
唐玄宗权衡利弊,派永王到江陵整顿唐军,北上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平定叛乱,牵制新君。怕永王没斗争经验,唐玄宗还特意指派高适等人辅助。
永王招兵买马,剑指中原,为了扩大声势,还把名满大唐的“诗仙”李白请出了山。这可让唐肃宗坐不住了。
唐肃宗李亨与永王李璘是异母兄弟。李璘自幼丧母,哥哥李亨一手将其带大,兄弟感情可见一斑。
无奈,在权力的游戏中,亲情过于脆弱。唐肃宗原打算好好商量,和平解决,命永王交出兵权,可永王表示我只听咱爹的,不听你的。
这就难办了。高适预见到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而永王绝无生还的可能,遂火速换阵营,投效唐肃宗。
果然,皇室相残的戏码又一次上演:唐肃宗左右开弓,攘外安内,一边派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讨伐叛军,一边派高适镇压“反贼”永王——高适曾在永王身边效力,对其知根知底。
公元757年,永王被杀,李白被牵连入狱。
老朋友,你为何见死不救
李白天真任性,认为永王之军是北上收复中原的正义之师,一口气写了11首诗,为永王摇旗呐喊,歌功颂德。这些诗成了他参与谋反的罪证。
锒铛入狱,性命堪忧,一向桀骜不驯的李白也心中恐慌。他放下身段,写信向老朋友高适求救:亲,我只是一个写诗的,懂啥政治嘛!我只是不小心站错了队而已。你是“智勇冠终古”的大英雄,求你念在咱们过去的交情上,救我一命!
求救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李白的夫人登门求助,高适避而不见。
这倒也不难理解。李白涉嫌谋反——而这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忌惮的,谁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为李白求情?
《旧唐书》《唐才子传》里说,高适年轻时敢想敢说,很讲义气。不计后果的仗义执言,让他在人生路上栽了不少跟头,好不容易被唐玄宗封作谏议大夫,却遭权臣杨国忠猜忌、排斥,报国之志得不到重视,平叛策略得不到采纳,一身本领无处施展,郁郁不得志。直到他投效唐肃宗,这才得到重用,被提拔为淮南节度使,统管一方。这时,他已年过半百。人生能有几个50年?
官场尔虞我诈、波谲云诡,高适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一旦和反贼扯上关系,难免授人以把柄,一旦有人举报他徇私枉法,诬告他是反贼的内应,只怕是百口莫辩,到时候很可能没救出李白,连自己也要搭进去。
再说了,皇帝欣赏他的才干,信任他的能力,他岂可辜负?人性趋利避害,高适的沉默看似冷酷,实则心有苦衷。只是这个明哲保身的选择让高适饱受诟病,很多人骂他无情无义,李白为此似乎也跟他绝交了。
再不见,从此兄弟变路人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说道,高适明里虽未出手,暗中却拜托大将郭子仪营救李白。还说,多年前,高适和李白曾在边疆救过郭子仪。
其实,这些细节十有八九是杜撰的,史书中并未提及高适救过李白或郭子仪。郭子仪向皇帝求情饶李白一命倒是真的。
后来,李白被从轻发落,流放夜郎(西南边境)。或是怨高适见死不救,他写了“绝交诗”《君马黄》:“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猛虎落陷阱,壮士(一作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你的马儿黄,我的马儿白。马色虽不同,但咱们曾经心意相通,结伴在洛阳的道路上游乐驰骋。如今虎落平阳,壮士落难,知交好友本当在危难之时出手相救,却袖手旁观,这朋友处着还有什么意思?
他在《箜篌谣》里说得更直白:“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兄弟尚且与路人一样,真让人伤心!
昔日同游河洛的老朋友从此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李白的诗中不再有高适,高适的诗中也不再有李白。
幸亏还有小老弟杜甫,让李白相信世间尚存单纯美好的友谊。欲知详情,请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