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国色天香,寓意富贵吉祥,天下谁人不爱?
古人的居家生活中随处可见牡丹元素,牡丹枕、牡丹床、牡丹椅、牡丹屏、牡丹画、牡丹扇……华美且实用,从中可见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牡丹枕上的千古一梦
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卧具的观感、质感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注重生活美学的古人,挑选床品很用心,看似平凡的物件中甚至蕴藏了主人的处世哲学。不信,你且看这个三彩牡丹纹枕。
这是北宋时期的瓷枕,彩绘图案花团锦簇,春意融融,现藏于洛阳博物馆。洛阳是北宋西京,牡丹天下闻名,制瓷业亦相当发达。三彩牡丹纹枕反映了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当时很受欢迎。
有人不信古人会枕着陶瓷枕头睡觉——这东西硬邦邦、凉冰冰的,就算再好看枕着也不舒坦,估计是陪葬用的吧?
其实,它还真是北宋人的日常起居用品。
古代传下来的许多瓷枕上都写有格言,譬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意思是人前少说话,没事早回家,这话显然不是说给死人听的。
瓷枕起初烧制于隋代,唐代大量生产,宋元时期盛行。它兼具睡眠、馈赠、镇宅、陪嫁、陪葬等多种功能,主要用作日常卧具。一个好瓷枕,弧度贴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线,虽然质地坚硬,但枕着非常舒适,完全不用担心落枕。若是怕凉,可以给瓷枕包层棉纱,做个枕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喜欢睡瓷枕。她的瓷枕青白如玉,名曰“玉枕”。李清照在《醉花阴》里写道,“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可见她对这个枕头很满意。
相传,古时还有人拿瓷枕当保险箱。瓷枕器形特殊,烧制时须留气孔以免炸裂。有人便将机密资料、钱币等贵重物品塞进孔洞,藏于瓷枕内。
牡丹石上的富贵荣华
洛阳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不但是“中国牡丹花都”,还是“中国赏石文化之都”。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里有各色河洛奇石:荷花石、竹叶石、黄河石、太湖石、发石……形态各异,花纹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千姿百态的牡丹石乃其中一绝。馆内有牡丹石做成的牡丹屏,还有牡丹座椅——慈禧太后御笔拓本“平安富贵”红牡丹磐石宝座,上头的“牡丹”四季“盛开”,永不凋谢。
河洛地区赏石历史悠久,洛阳各县区几乎都有独特的石种,如偃师牡丹石、嵩县荷花石、汝阳梅花石等。
牡丹石是洛阳特有的世界级珍稀观赏石,多为青底白花,亦有红花、绿花,花纹犹如牡丹,花瓣饱满,呼之欲出,雍容华贵,光彩夺目。
牡丹石形成于15亿年前,石中含有角闪石、石英、红铁矿、黄铁矿、绿云母等,故而石色奇特。它储量极少,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全世界仅洛阳有牡丹石岩脉。
牡丹石大多开采于洛阳偃师万安山山麓。它被视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地质博物馆都收藏有洛阳牡丹石,国家还出版发行了以牡丹石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牡丹屏上的慧心巧思
牡丹石在家居生活中的应用源于何时不好考证,但牡丹屏的存在由来已久。
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可以挡风,也可用作隔断、装饰。旧时的屏风五花八门,有摆在桌上的桌屏,有放在床头的床屏,还有挂在墙上的挂屏,专用于贺寿的寿屏。
北宋欧阳修痴爱洛阳花,编著《洛阳牡丹记》,详述牡丹的前世今生。细说起来,欧阳修对牡丹的喜爱,或是受了老上司钱惟演办公室里一扇牡丹屏的影响。
钱惟演学识渊博,曾任洛阳行政一把手——西京留守。欧阳修二十来岁时,被派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钱惟演对其多般照顾,关怀备至。
史载,北宋西京留守府设在洛阳临阛(音同环)坊。钱惟演扩建留守府,开辟牡丹园,修建临阛馆。临阛馆内有双桂楼,典雅幽静,办公、居住两相宜。
钱惟演深爱洛阳牡丹,不但在留守府和临阛馆广种牡丹,还悉心研究牡丹谱。欧阳修去双桂楼拜见老钱时,见其座椅后立着一扇小屏风,上面密密麻麻写着90多种牡丹的名称。
别人家的牡丹屏,上面要么是牡丹风景画,要么是有牡丹元素的人物画。像老钱这样用牡丹的名称装饰屏风的,可谓别出心裁。欧阳修大开眼界,或许由此生出了编著《洛阳牡丹记》的念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