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也叫火烧馍,分两种,一种不夹肉,一种夹肉,俗称肉夹火烧。



  

  传说唐代以前,洛阳只有火烧馍,没有肉夹火烧。自从武则天巡游缑山之后,便有了肉夹火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偃师南部的缑山下有个府店镇,武则天做女皇的时候,这里有个打火烧馍的人家,姓潘,他家的火烧馍外焦内软,远近闻名。一天,武则天率文武百官到缑山赏景,地方官决定用当地小吃供奉皇上,就把招待武则天的主食定为潘家火烧馍。
  
  潘家火烧馍都是用发面做的。潘老汉接到通知就赶快动手,可他打开发面缸一看,发面已所剩不多,临时发那么多面也来不及。他灵机一动,和了一块死面,反复揉搓,拉成薄片,中间放一块指头肚大小的发面,配上调料和小磨香油,将边缘扭出如丝的花纹,烤熟的火烧馍颜色金黄,外酥内软,比以往的火烧馍都好吃。



  火烧馍被送到宴席上,地方官用手一掬,火烧馍便自动开了口,再将桌上的猪耳丝等菜往里一夹,武则天一尝挺好吃。咋就这么香呢?她仔细一看,看到了肉,就说:“原来是肉夹在火烧馍里头哇!”从此便有了肉夹火烧之说。如今,这种火烧馍豆腐丝、海带丝等都能夹在其中,颇受食客欢迎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