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良医,曾与华佗齐名
张仲景是南阳人,生活在东汉末年。人们常将他与华佗相提并论,可见其医术相当高明。
然而,被后世奉为“医圣”的张仲景,竟没在《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令人费解。
因正史无传,张仲景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都显得比较模糊。他的名字第一次见诸文字,是在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的序言中:“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有人说,王叔和是张仲景的弟子,但并无定论。倒是同郡的张伯祖,被认为是张仲景的老师。
据南宋人张杲(gǎo)在《医说》中记载,张伯祖是南阳人,笃好方术,有名士范儿。他因精通医术而受时人敬重,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
北宋林亿等人校正《伤寒论》时,也提出张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也”,说他早年跟着张伯祖学医,“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就声名鹊起。他能成为“医圣”,离不开同郡人何颙(yóng)的指点。
何颙是谁?东汉末年的名士、预言家,有治国安邦之才干。据《何颙别传》记载,他见了年少的张仲景,当时就预言:“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明代李廉在《医史·张仲景补传》中也说,张仲景和何颙同在洛阳时,何颙对张仲景评价很高,认为他的医术“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何颙可称得上料事如神。史书记载,他初见曹操时,就曾预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当时,曹操还是无名之辈,何颙对他如此赞赏,也是眼光独到。
因在洛阳“显名太学”,何颙深得名臣陈蕃、李膺等人器重。当宦官对陈蕃、李膺等人展开报复时,何颙不得不逃亡。后来,他又被征召入朝,并参与谋划刺杀董卓,最后被董卓所捕,忧愤而死。
预言家何颙死了,张仲景却在良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辨证论治,著《伤寒杂病论》
北宋林亿等人校定《伤寒论》时,曾说张仲景“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一事,并无确切史料记载,不过,他流传下来的一些事迹,与任长沙太守有关。
比如,“坐堂医生”的说法,就是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留下的。相传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就放下公务,在大堂上置案诊病,称为坐堂。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疾疫流行,人口随之大量减少。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人,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后,不到10年间就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大多数死于伤寒病。为根治此病,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参照了伊尹的《汤液经法》等,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促进了方剂学说的发展。此书被后人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后人将其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据统计,除去重复部分,两书实收方剂269个。
既然被何颙推崇为“神医”,张仲景的医术自有过人之处。魏晋时期,人们常将他与华佗相提并论,并记载了他为王仲宣诊病的故事。
西晋时,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写道:“汉有华佗、张仲景……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
当时的王仲宣年轻气盛,根本不相信张仲景的话。过了三天,张仲景问他服五石汤没有,他说已服。张仲景说:“你看上去根本没服药,怎么能如此不珍惜生命呢?”王仲宣不答话。20年后,他果然在眉落后死去,和张仲景预言的一模一样。
王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死于公元217年,时年41岁。根据史书记载,他年轻时曾避乱荆州,不知那段时间是否与张仲景相遇。
《何颙别传》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不过时间上与王仲宣的生平不符。因此有人推断这个故事有虚构成分,王仲宣可能只是死于疾疫。
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
张仲景医术高明,医德也很高尚。然而,金代之前,他并没有被尊为“医圣”。
比如,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杂病论》时,曾说“今收采仲景旧论,对病真方”;皇甫谧也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成《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到了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提到“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不传”,也没有称张仲景为“医圣”。
宋人校正《伤寒论》时,称:“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到了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明确提出:“仲景者,亚圣也。虽仲景之书未备圣人之教,亦几于圣人。”此时的张仲景,距“医圣”只有一步之遥。
到了明万历年间,因妻儿七人皆死于伤寒,安徽人方有执发愤钻研《伤寒论》。他“笃志专此,锐力愤敏,涉苦万端”,71岁时著成《伤寒论条辨》,其中写道:“夫扁鹊、仓公神医也,神尚矣。人以为无以加于仲景,而称仲景曰圣。”
此后,“医圣”渐成为明代人对张仲景的尊称。公元1632年,有人在南阳城东挖出一通石碑,上面写着“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代表作,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典籍。清人张志聪曾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即《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张仲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人称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了。如果张仲景在世时就有如此名望,《后汉书》等正史中应当会有他的传记,他的生卒年月等也不至于成为一笔糊涂账。
除《伤寒杂病论》外,张仲景还著有《辨伤寒》《疗妇人方》《口齿论》等医书,可惜早已不存。他的弟子中,杜度、卫汛等都是名医。有人认为,西晋王叔和也是他的亲传弟子。若果真如此,也是医学界的一桩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