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男生女都叫人高兴,古代可不是这样,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现象很严重,历朝历代皇帝的妃嫔都盼着给皇帝生儿子,这样就能母凭子贵,成功上位。
  
  北魏是个例外,京都洛阳的妃嫔们个个盼着生闺女,宁肯被打入冷宫也不愿生儿子。因为生了儿子,自己很可能会没命!
  
  不敢生儿子
  
  北魏皇室有个极其残忍的制度:子贵母死。后宫女子生的男孩一旦被立为太子,孩儿他妈就得被赐死,以免她联合娘家亲戚干政。
  
  杀母立子的源头可追溯到汉朝。汉高祖刘邦驾崩后,接班的汉惠帝年少软弱,皇太后吕雉借辅政之名专权独断,扶植、纵容娘家亲戚,开外戚干政之先河。
  
  后世的汉武帝认为,国家出乱子的根源在于“主少母壮”,于是立下遗嘱,若立幼子为太子,赐死其生母。
  
  北魏的皇帝们认为这个极端的做法很好,干脆将其制度化,哪个女人的儿子当了皇太子,她就必须死!
  
  北魏的皇太后大都跟皇帝没啥血缘关系,她们一般是皇帝的乳母,或者是没有生子的先皇遗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亲妈姓李,拓跋宏一当太子,可怜的李氏就被赐死了。他是被祖母冯太后一手带大的。
  
  冯太后是武则天的榜样,中国历史上著名女政治家、改革家。拓跋宏的父亲拓跋弘的亲妈生下儿子后不久便被赐死,冯太后当时是皇后,代为抚养皇太子拓跋弘。拓跋弘死后,拓跋宏接班,在冯太后的影响下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推进民族大融合。
  
  冯太后很“幸运”,没有生过儿子,否则,北魏王朝的命运或许会被改写。
  
  冒死赌一把
  
  北魏子贵母死制度实行了一百多年。北魏后宫的女人们都怕生儿子:命都没了,谈何荣华富贵?
  
  胡太后不怕!别人不敢生儿子,她敢。
  
  胡太后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媳、宣武帝元恪的妃嫔,谥号“灵”,又称灵太后、胡灵太后。她信佛,北魏洛阳城最壮观的建筑——永宁寺塔就是她下令建造的。
  
  《魏书》等古籍里说,胡氏特立独行,好作秀,常劝别的妃嫔以大局为重:“天子怎可没儿子?怎么能因为怕死就让皇家没有接班人呢?”
  
  她怀孕后,有人好意提醒她想办法打胎,她却偏要生。仗着皇帝宠爱,她拿定主意要赌一把:“但愿我怀的是男孩,就算我被处死也在所不惜!”
  
  公元510年,胡氏生下皇子元诩,宣武帝很高兴。公元512年,元诩被立为皇太子。太监刘腾、大臣崔光等人看出了皇帝对胡氏的偏爱,见风使舵,力劝免胡氏一死。皇帝赞赏她的勇气,破例没赐死她。
  
  宣武帝驾崩后,年幼的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氏打倒对手高太后,当上了皇太后。她临朝听政,自称“朕”,我行我素,祸害朝野,搅得洛阳城天翻地覆。
  
  据说,胡太后欲望强烈,荒淫无度。她先是与妹夫元义调情,后来又勾引小叔子元怿,还与太监打情骂俏。
  
  官员郑俨有妻有子,胡太后却蛮横地让郑俨昼夜待在宫里伺候她,只在朝堂放假时批准他回家看看。在家稍待片刻,太监就催着郑俨回宫。
  
  名将杨大眼的儿子杨白花英俊帅气,胡太后威逼利诱,逼迫杨帅哥就范——史书原话是“魏胡太后逼幸之”,吓得杨白花一有机会就逃离洛阳跑到南方去了。
  
  桃色绯闻满天飞,满洛阳城的人都在传皇帝的生母不正经。
  
  荒唐把命送
  
  或许是内心空虚,想找乐子,胡太后动不动就拿着国库的钱打赏随从,甚至在洛阳搞了一场“抢国库”大赛,公然宣称:“想拿多少拿多少,拿得走的都归你们!”
  


  《魏书》记载,某年某月,胡太后带随从数百人驾幸嵩山,顺道参观国库。不知是谁溜须拍马,吹捧胡太后治国有方、北魏国富民强,胡太后一高兴,手一挥:国库里的绢帛(古代可以当钱用)随便拿,扛多少赏多少!
  
  在场的王公、妃嫔、公主、随从欢呼雀跃,扎着脑袋往国库里钻,有人扛走了两百多匹布帛,有人扛走了一百多匹。
  
  身份高贵的元融王爷也顾不得体面了,袖子一撸跟着抢,因为扛东西太多,不小心摔倒,扭伤了脚。
  
  大臣李崇家财万贯,根本不差钱,也非要凑热闹抢东西,结果一不留神闪了腰,成了坊间笑料。
  
  唯有长乐公主比较矜持,只拿了二十匹绢。大伙儿居然都夸她“廉洁”。
  
  这种荒唐事儿,胡太后干过不少,国库都给搞空虚了。后来,朝廷只得削减百官俸禄和军饷开支——抢国库占了便宜,临了还得吐出来。
  
  在胡太后的纵容下,贪官污吏胡作非为、卖官鬻爵,以至于人心涣散,怨声载道。后来,孝明帝突然去世,胡太后成了“嫌疑犯”,叛乱四起。权臣尔朱荣率兵攻入洛阳,屠戮北魏皇亲国戚,胡太后被扔进了黄河。
  
  但是,没人同情胡太后。

点赞(798)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