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层面,大脑负责调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需要重新适应;从心理和社会层面,学习和社交的隐性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在会上表示,寒假即将结束,重返校园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抵触和压力,可以通过接纳情绪、提前调整作息时间等方式主动适应,主动化解隐性压力。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鼓舞了很多人摆脱精神内耗,它的爆火也反映了全社会对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视和需求。假期“余额”不足难免会给人带来隐性压力,化解压力摆脱内耗,具体该如何做?
  
  “在休闲的状态一下子开启忙碌的节奏,身心出现压力反应是正常现象。对自己的情绪无需过度解读,情绪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了解情绪背后自己的需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平稳度过这个阶段。此外,三餐定时、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合理推进工作计划、适当犒赏自己都会为自己提供情绪转变的动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表示,心理健康相关词语成为“热词”,体现出人文关怀意识的提高,也体现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识别能力的提高。焦虑抑郁情绪有精神上的表现,如担心、紧张、过度悲观等,也有躯体上的表现,如脏器功能紊乱、心慌、胸闷、气短、食欲差等,后者往往难以识别。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情,患者到综合医院排除躯体疾病后,可以考虑是否和精神因素有关,经过系统、针对性治疗,大部分症状可以消除。
  

  有一些孩子沉迷游戏、社交媒体,导致其忽视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学业,甚至会发展成情绪障碍。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吴仁容说,从玩游戏到游戏障碍是逐步发展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年。同时,应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提升青少年识别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能力。通过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游戏成瘾。如培养孩子现实生活中多元的兴趣爱好,向学生讲解游戏成瘾的危害等。在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游戏市场的监管,网络游戏公司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