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Z世代的扩展青春—社会时钟之外的身份与生活想象
报告时间:2025年5月22日 18:30-20:30
报告人:阎云翔
报告地点:7号楼红椅子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报告人简介:阎云翔,文化社会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人类学系教授,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UCLA为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他曾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阎教授的研究方向广泛且深入,他的研究在国际学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代表作包括:《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1996)、《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1949-1999)》(2003)、《中国社会的个体化》(2009)。系列研究涵盖中国社会变迁、道德与伦理、消费文化、代际关系等诸多重要议题。他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善于微观社会关系入手,精准剖析宏观社会结构的转型机制,其研究成果为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视角。近年来,阎教授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代际变迁背景下的青年文化与价值观演变,包括“Z世代”在数字化、全球化语境中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行为。他对“Z世代”独特文化现象的深入剖析,为理解这一代际群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观点,也为艺术管理者、青年艺术家和艺术理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报告内容简介:中国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人口约有2.6亿人。他们是数字原住民,是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是消费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塑造者——他们被称为“Z世代”。他们是潮流艺术的活跃创作者,是数字艺术的主要收藏者,更是未来艺术生态中的关键参与者。Z 世代青年将青春期视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生阶段,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意义,无须借助成年人的认可而自主地获得其价值。他们强调个体的本真性,珍视情绪价值和边界感,拥抱多元性多样性,追求个体身心灵的全面福祉,但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又需要父母的兜底和托举,从而无法离开代际依附的传统藩篱。在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中理解Z世代,不仅是艺术家回应时代、探索创作路径的重要参照,也为艺术管理者理解艺术生态的变迁、预测文化趋势提供了基础。讲座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期为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与艺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提供基础。讲座将分析Z世代的扩展青春主要特征:时间维度的延展,生命体验维度的内在转向,主体性的丰富与封闭,和代际依附下的疗愈自我。由于扩展青春与社会时钟的关联性日渐减少,Z世代得以进一步反思传统人生脚本并提出个体自选脚本的激进观念,如“婚育不是人生必选项”,人生不该有KPI和进度条等等。同时,依托于新建构的扩展青春,Z世代青年得以打破世代演进的常规时间顺序和等级秩序,提出他们独有的家庭观,即家庭应该是追求个体幸福的途径或手段,而不是个体人生的最高目的。Z世代对既有社会时钟和标准人生轨迹的挑战会推动社会反思,其影响力也可能会超越青年群体而进入主流社会。本次讲座不仅为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提出深刻洞察,同时讲者的研究方法论也对艺术管理学研究极具借鉴意义。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