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饿要吃饭,天凉得加衣。今年秋冬流行美拉德穿衣风格。
  
  “美拉德”这个概念源于西方,原本是指牛排、面包等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由生到熟的变色反应。红棕色、卡其色、褐色、驼色、焦糖色都属于美拉德色系。这种色系多年前就很流行,如今不过是时尚界换个新名词而已。
  
  古人对服饰颜色也是有追求的。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色,很多典故都跟古人的时尚穿衣法则有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与洛阳渊源颇深的曹操喜欢青色——确切来说,他喜欢穿青绿色衣裳的人。何以见得?请看曹操写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想象一下,杀人不眨眼的曹操,满脸求之不得的模样,倾心思念“青青子衿”的人,那是啥感觉?
  
  其实,曹操渴望的不是某个美女,而是有才华的男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也不是曹操原创,而是他从《诗经》里照搬的,原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少女想念情郎时吟诵的情诗。
  
  衿,汉服衣领。“青青子衿”意为青绿色的衣领,此处特指有知识、有魅力的男青年。
  
  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说”影响,大致分青、红、黑、白、黄五色,不同朝代崇尚不同颜色。
  
  数千年前,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从天子到平民,人们的服饰颜色、款式皆要合乎礼法,遵守规矩。
  
  《周易》有云:“天玄而地黄。”在周代的洛阳人看来,与天同色的玄色是高级色,幽深而静谧,尊贵又神秘,大千世界的斑斓色彩皆源于此。
  
  玄色本指深色调的蓝绿色或青色,所以东周人也把“玄天”称为“青天”。古籍《庄子》中就有“背负青天”一词。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青青子衿”者有凌云之志,可想而知不是一般人。
  
  汉代往后,玄色被重新定义为月已落、日未出时天空的颜色——赤黑色,泛指黑色。“青衿”则代指文士、读书人。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招贤纳士,期望自己像周公一样有号召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更像是一篇招聘书,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态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才华的人啊,赶紧都来投效我吧!
  
  京洛多尘,素衣化缁
  
  东汉时期,京都洛阳流行玄、赤、白、绿等纯色系着装风格,质朴自然、端庄大气的“老钱风”穿搭风靡一时。
  
  从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展出的汉代器皿、汉代壁画可见,当时赤红色很流行,渴望得道成仙的贵族们喜欢穿戴赤红色服饰,仿拟仙人风姿。还有很多人穿着青绿色衣裳。
  
  青绿色象征平和、清净,低调沉稳,是平民可用的颜色,契合儒家中庸之美。隋唐两宋时期的学子制服都是青绿色系的。
  
  有些文人雅士还喜欢穿未经漂染的素白色布衣,以彰显其高洁品性。
  
  西晋才子陆机从江南来到京城洛阳打拼,功成名就,名满京城,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但他思恋故土,过得似乎并不太开心。在替顾荣写给老婆的家书——《为顾荣赠妇》(又名《为顾彦先赠妇》)中,他写到“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京都洛阳离家千里,一路上风尘仆仆,白衣裳都变成了黑衣裳。
  
  后人以“素衣化缁”比喻灰尘极多。素是麻白色,缁是帛黑色。陆机进京当了高官,官场上尔虞我诈,由白变黑的或许不只是衣裳。
  
  布衣蔬食,不忘初心
  
  汉末高官毛玠一生清廉,刚直不阿,布衣蔬食,生活俭朴,即便素衣化缁也初心不改。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古籍记载,毛玠是咱河南老乡,有才华,有志气,年轻时当过县吏,后来投效曹操。
  
  汉末战乱频仍,国库空虚,民心不稳。毛玠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发展农耕,扩充军备。曹操大为赞赏,欣然采纳。
  
  曹操当上丞相后,让毛玠主管人才选拔。毛玠秉公办事,唯才是举,不靠谱的人后台再硬、名气再大他也不用。
  
  他讨厌虚伪、浮夸之人,憎恶阿谀奉承之徒,对光吃饭不干活的官员一律罢官免职,绝不手软。
  
  《三国志》里说,毛玠虽位高权重,生活却格外俭朴,穿粗布衣裳,吃粗茶淡饭,“布衣蔬食”,经常捐款救济穷人,家无余财。在他的监督下,官员们励精图治,廉洁奉公,再也不敢讲吃讲穿。
  
  曹操大赞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毛玠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青青子衿”呀!有了他这样的左膀右臂,老曹我可以当甩手掌柜啦。

点赞(667)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