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兴云布雨的龙变幻无穷,“龙生九子”,九子亦各不相同,以至于“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龙生九子”是哪九子?洛阳的“九龙”元素建筑——如老城九龙鼎、偃师九龙庙等,有何渊源?那可有的聊了。
  
  天上神仙,骖驾九龙
  
  古籍中的龙名目繁杂,最有来头的要数应龙。
  
  应龙是有翼的千年龙,曾帮黄帝战蚩尤,也曾给大禹治水助力。南朝《述异记》有云:“水虺(音同毁)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可见应龙是修炼到顶级的龙族王者。
  
  至于应龙是“九龙”之一还是“生九子”的龙祖,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九龙”一词起源甚早。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邑(今洛阳)建成周城,“九龙”本是成周城的宫殿名。宋《困学纪闻》、清《河南志》均有记载:“九龙,本周时殿名。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纠(乱)绕,故曰九龙。”
  
  古人视龙为祥瑞,“九”为虚数,寓意多且尊贵,“九龙”意义非凡,曾是王权的象征。
  
  九鼎也是王权的象征。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成功,定九州,铸九鼎。今老城丽景门附近的地标性建筑九龙鼎,便是寓意历史上曾有多个王朝在洛建都。
  
  汉魏洛阳城的前身是成周城。东汉张衡在《东京赋》里提到,在他生活的时代,洛阳宫殿巍峨,“九龙之内,寔(音同石)曰嘉德”,九龙门内有嘉德殿。
  
  《后汉书》记载,汉灵帝驾崩后,外戚何进与袁绍联手除宦官,不料消息泄露,宦官先动了手,在洛阳嘉德殿杀死何进,引起京师兵变。董卓浑水摸鱼带兵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大乱。
  
  洛阳是儒、释、道文化的发祥地。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此后,民间渐有“九龙王”“九龙圣母”之说。
  
  在宗教传说中,龙王是龙族领袖,统御五湖四海的九位龙王简称“九龙”。“九龙圣母”乃九龙之母。
  
  晋《抱朴子》记载,大神仙“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人间旱涝不均,上天派遣九龙下凡治水。
  
  洛阳一带的九龙庙多与九龙治水有关。譬如偃师石家庄村的九龙庙,供奉的就是九龙圣母以及“黄大王”——明末治水能人黄守才。
  
  “九龙治水”未必周全:龙王各自为政,明争暗斗,反倒没有龙好好干正事,非得人们到龙王庙烧香上供,方能风调雨顺。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西晋《博物志》有云:“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龙九子,形状、性格迥然相异。世人遂以“龙生九子”比喻同胞兄弟志趣不同。
  
  “龙生九子”或讹传于“龙从九子”。汉刘歆《西京杂记》有云:“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河水决堤,大龙带着一群小龙逆流逃生。此谓“龙从九子”。
  
  关于九位龙子的身份,流传较广的是明代翰林院学士李东阳的版本。据说,皇帝向李东阳讨教“龙生九子”是哪九子,他拿不出标准答案,只得求助同僚,引经据典,拼凑作答。按其《怀麓堂集》记述,“九子”如下:
  
  囚牛,爱音乐,胡琴头上刻的神兽是其遗像;睚眦,嗜杀好斗,刀柄上的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好登高冒险,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好鸣叫,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音同酸泥),好坐,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擅长负重,石碑的龟形基座是其遗像;狴犴(音同必按),好讼,喜欢断案,狱门上的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屃,雅好斯文,碑顶两侧、碑文两旁的龙是其遗像;螭吻,龙头鱼身,好吞火,殿堂屋脊上的兽头是其遗像。
  
  “龙生九子”并非指龙恰好生了九个龙子,还有人把饕餮、椒图、蚣蝮等也列为龙子。如明代学者杨慎的《升庵外集》记载,“龙生九子”乃赑屃(音同必戏)、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金猊、椒图。
  
  杨慎是李东阳的门生,学识渊博。据他考证,饕餮,形似狼,贪婪好吃,趴在鼎上;蚣蝮,性好水,蹲在桥柱上;椒图,形似螺蚌,紧闭着口,卧在门铺上……
  
  《菽园杂记》《戒庵老人漫笔》等明人笔记中亦有“龙生九子”的记述,内容大同小异。
  
  不管是哪个版本里的龙子,似乎都喜欢人间烟火。它们逡巡于凡尘,从古到今为人所用,在各行各业勤恳“打工”:洛阳周公庙里的“驮碑专业户”,是龙子赑屃;山陕会馆屋脊上的“安全标兵”,是龙子螭吻……
  
  李东阳用“遗像”二字形容器物、建筑上的龙子形象,颇可玩味:谁也没亲眼见过龙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龙性最淫”,龙子“不肖”
  
  传说,龙很好色,“龙生九子”便是龙和各种动物交媾的结果:龙和牛生囚牛,龙和狼生睚眦,龙和鸟生嘲风,龙和蛤蟆生蒲牢,龙和狮子生狻猊,龙和龟生赑屃,龙和虎生狴犴,龙和青龙生负屃,龙和鱼生螭吻。
  
  明《五杂组》中的说法更令人瞠目:“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即妇人遇之,亦有为其所污者。”龙简直生猛不忌,人、马、猪、牛皆可交配,美丑不挑,逮谁是谁。
  
  龙本就混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加之“私生活”混乱,龙子们自然千差万别秉性各异,有的成为英雄,有的成了妖精。
  
  对河洛文明贡献最大的当推龙马。龙马是龙和马生的神兽,龙鳞马身,能跑会飞。有人根据《淮南子》中“应龙生建马”一说,推论建马就是龙马。
  
  洛阳孟津有龙马负图寺。相传,上古时期,龙马身负“河图”跃出黄河,神龟背负天书浮出洛河,伏羲据“河图洛书”画八卦,被奉为“人文之祖”。
  
  明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脍炙人口,小说里唐僧所骑的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观音菩萨亲奏玉帝,让其陪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可见龙马之说深入人心。
  
  《西游记》也讽喻了龙族的“绯闻”。黑水河妖精捉走了唐僧,孙悟空去找妖精的舅舅西海龙王问罪。西海龙王说,他妹妹有九个龙子,犯错的是不懂事的小鼍(音同驮)龙。孙悟空促狭发问:“你妹妹有几个妹丈?”“一夫一妻,如何生这几个杂种?”西海龙王道:“此正谓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龙生九子”或是华夏各族人民融合、壮大的隐喻。龙文化诞生于上古时期,当时,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生存繁衍为重,男女野合成风,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不足为奇。后来,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夫妻同房须行“周公之礼”,婚嫁礼仪方才成型。
  
  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可龙生九子都不成龙,帝王自比“真龙天子”,皇子也有不成器的。接纳自身和子女的平凡,也是一种修为。

点赞(403)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