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坊位于定鼎门东第三街从南向北数第六坊,即今天的安乐镇安乐村。这里有隋朝将领李圆通的住宅,还有一代谏臣魏徵的住所。

  



  官显宅陋 皇帝为其造屋
  
  魏徵,河北巨鹿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
  
  提起魏徵,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重臣。但这位官至宰相的名臣,在洛阳劝善坊东北隅的宅舍非常简陋,连皇帝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要代表朝廷为他分“福利房”。
  
  市隋唐史学会会长王恺说,魏徵一向“俭素”,皇帝的这一番美意,他并没有接受。李世民趁着魏徵卧病在床的时候,用自己修宫殿的材料“强行”为魏徵宅修造了正堂,五天时间就完工了。
  
  “但李世民为魏徵增修正堂的宅院应该不是劝善坊这所,史料记载这座宅子的正堂到开元年间还保存着。”王恺说。
  
  犯颜直谏 共创贞观大业
  
  《资治通鉴》记载,魏徵总是敢于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他面不改色,皇上也就不再发怒了。
  
  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吴迪介绍,有一次,唐太宗想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迟迟没有启程。魏徵问他原因,唐太宗笑着回答,当初确实有这个想法,但又害怕魏徵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吴迪说,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群臣请求唐太宗去泰山封禅,借以炫耀国富民强,但只有魏徵表示反对。唐太宗就问他:“你反对封禅,是不是觉得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徵回答:“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隋末以来,户口并未恢复,仓库仍旧空虚,封禅耗资巨大,沿途百姓无法承受。”
  
  魏徵还说,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的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让外国使者看到这些,会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全,就不会满足这些人的欲望,就是免除赋税,也远远不能报偿老百姓的花费。不久,中原很多地方暴发洪水,封禅一事就此作罢。
  
  唐太宗是开明君主,为开创大唐盛世局面,他给了魏徵“无限话语权”。魏徵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200多条,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贞观盛世的出现起到积极作用。魏徵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说自己丢掉了一面镜子。
  
  宅院易人 魏徵奏折出书
  
  魏徵在劝善坊的宅子到了唐高宗时期,主人就变了,接手人是以编著《魏郑公谏录》闻名于史的王方庆。
  
  吴迪说,魏徵说话和做事都很大胆,他把批判唐太宗的奏折整理成书稿,很用心地保存好,还拿出来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看,打算出书,但唐太宗李世民觉得魏徵不给面子,不让出版。唐太宗曾专门让人去其家查抄书稿,但没有“得逞”。魏徵生前终未如愿,只能将书稿藏在劝善坊中。
  
  魏徵死后,唐太宗最不愿传世的这些奏折还是被整理出版了,而为魏徵出书的人就是接手他房子的王方庆。

点赞(673)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