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满大街红男绿女穿梭来往,拍照留念,爱侣们甚至穿着汉服举办婚礼,洛城显得既开放包容、时尚青春,又典雅厚重、韵味悠远。
为啥说是“红”男“绿”女,而不是“绿”男“红”女呢?这是有渊源的。
中国乃礼仪之邦。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规范了国人的礼仪秩序,服饰礼仪是其中重要一环。从天子到平民,人们的服饰颜色、款式皆要合乎礼法,遵守规矩。
在古代,服装的颜色是分等级的。魏文帝曹丕在洛阳执政时,推行九品中正制,以紫、绯(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基本确立了以颜色区分官服等级的品色衣制度。
另有一说,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正式形成于唐代,后世沿用时略作调整。
以唐代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官服,四品穿深红色,五品穿浅红色,六品穿深绿色,七品穿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看一眼官服的颜色就能辨别官员的身份高低:穿红着紫的是大官,穿青着绿的是小官。白居易被贬时自云“江州司马青衫湿”,可见他当时只是个芝麻官。
人们羡慕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便把红色视为发达的标志,梦想着有朝一日大红大紫,大富大贵。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红男绿女渐成固定搭配:男子的礼服裤子以红色为贵,代表身份和地位;女子则以青衣、黛眉为美。
唐代崇尚华丽富贵,当时流行的婚服颜色便是男穿绛红,女穿青绿。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要相夫教子,辅佐男子建功立业,就像绿叶衬托红花,处处以夫君为重。在古人看来,红男绿女象征阴阳协调,乃天作之合。
现代人崇尚自由、个性,穿什么不必墨守陈规。“红男绿女”特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穿什么颜色不要紧,有没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才关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