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宠(?年—公元1555年),字子载,号汲泉,河南孟津人,明朝抗倭名将。
大败倭寇
李天宠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当时倭寇猖獗,经常成群结队窜入中国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无法生存。
李天宠奉朝廷命令,奔赴前线,在如皋、通州一带大败倭寇,战功卓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六月,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四月,倭寇战船数百艘大规模骚扰江浙一带,时任兵备道的李天宠协同南京兵部尚书张经率军抗倭,与倭寇战于五河县,擒倭贼首领3名,斩首倭寇数百人。明世宗龙颜大悦,特升李天宠为浙江巡抚,以旌其功。
不畏权贵
“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固相与力排二人”(见《明史胡宗宪传》)。赵文华之子赵慎思依仗其父位高权重,便在贡院门前无故殴打他人,正好被“明例巡按,监临乡试”的李天宠碰见。李天宠铁面无私,不听赵文华说情,严厉惩罚了赵慎思。赵文华因此忌恨李天宠。
督察浙江军务的侍郎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依仗党首严嵩之势,作威作福,敲诈搜刮,李天宠、张经不肯折腰附和,得罪了赵文华。因此,赵文华就与严嵩合谋,“奉旨”巡视海防,“督察军务”,想借机陷害李天宠。
当赵文华“奉旨”督办军务之时,急于邀功。不懂军事作战的赵文华屡次催促张经进兵,李、张认为敌势强盛,需待诸路军马到齐,合力夹攻,方可破敌。“掏其虚,不日贼拔营返,枚一击,可获全胜”。结果,李天宠率军先攻占宁海,倭兵撤退。李天宠又同张经分兵乘势袭击,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大破倭寇主力,斩敌1900余人,敌“焚溺死者甚众”,取得了当时抗倭以来最为辉煌的战绩,称“战功第一”。这是明朝兴兵剿倭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蒙冤被杀
其实,就在王江泾大捷前夕,赵文华密奏皇帝,诬说张经、李天宠“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在严嵩等人的合谋下,嘉靖皇帝信以为真,下诏将二人抓捕。张经、李天宠被斩于京城西市,天下冤之。
后来严嵩父子事发,李天宠之子育吾(万历年间进士)上疏为父申冤。皇帝派人前往浙江调查案情,浙江巡抚王英复本阐明真相,“督(张经)、抚(天宠)奚罪,宜加旌扬”。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河南巡抚杨光训又上疏朝廷,“诏予原官”“追谥忠直,建祠本县,立坊于祠前,曰‘劲节清风’”。
从此以后,忠直祠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朝廷命官年年多有“查修坟墓”者,江浙名流往来祭奠不断。当年总河潘公季驯行文孟津建立忠直祠题匾联云:“嵩岳黄河钟正气,青天白日鉴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