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殿接龙津,碧树阳春晓色新。
朱户曲房能驻日,酥盘金胜自生春。
——宋·晏殊《牡丹》
晏殊(公元991年—公元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他的诗词善于捕捉事物细腻的特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被广为传诵。他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对词坛的贡献,不仅仅要归于他的才情,更要归于他超然的政治地位。
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古人对于牡丹的喜爱,可以说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他们把牡丹这一植物,不仅写进了诗里,还画进画面里,所以古人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说是深入到生活中的。
本诗反映了宋代富豪权贵人家因喜爱牡丹而铺张奢华的状况。“水晶宫殿”指用水晶构成的宫殿。“接龙津”:龙王居住的地方被称作龙津,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水晶宫。“碧树”指牡丹。“阳春”指温暖的春天。“晓色”:指天快亮时天空中的颜色,这里指东方天际的朝霞。这两句说,许多豪华如水晶宫殿般的花房中种植的牡丹,春天开出的花朵色彩鲜艳明亮,如朝霞般灿烂。
那么这么美丽的牡丹,怎样才能留住芳容呢?
第三句的“朱户”交代了建造这些水晶宫殿的人们的身份。朱门是古代帝王赐给有功大臣或诸侯的“九赐”之一,后泛指贵族宅第。“曲房”是对第一句中水晶宫殿的进一步解释——指花房。“驻日”指气候温暖。此句是说为了保证牡丹有适宜的生长温度,宋代富豪权贵人家想方设法保证花房内的温度,这既表现了宋人为留住牡丹芳容的一片苦心,又表现出他们对牡丹的喜爱程度。“酥盘”指盘绕的发髻。“金胜”指金光闪闪的首饰。最后一句是对牡丹芳华绝代的描写,枝头的牡丹犹如漂亮女孩头上盘绕的发髻,发髻上还插着金光闪闪的首饰,看上去如春色般灿烂。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之精心栽培管理,牡丹开出的花朵自然非同一般。“酥盘金胜自生春”,牡丹盛开如漂亮女孩,明媚娇艳。
本诗虽然没有高明的表现手法,但是同样写出了诗人的一片赤诚。诗人通过一个人群,表达了“何人不爱牡丹花”的真挚情感,读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