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子德,原籍今河南原阳,后迁居洛阳,唐贞观末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河源军司马、丰州都督等职,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宰相,后死于陇右战场。此人长相奇异,为人谦让,做官勤勉,推举贤能,留有文章十余篇。
能忍,古今少有
娄师德,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饱读经史,特别喜爱“五经”“四书”及老庄著作,至死一直以读书为最大乐趣,唐初即进士及第。高宗上元初任监察御史,武周时任宰相。
据史籍记载,娄师德身高近1.9米,方口,嘴唇宽大肥厚,体肥胖,行动迟缓。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从不发脾气、使性子。他的处世哲学是忍让再忍让。他在洛阳官至一品,又得到武则天信任,但他绝不颐指气使、严厉待人。有次他和下属李昭德同行,由于他体胖行动迟缓,李昭德生气地说:“我被你这个乡巴佬拖累死了。”他笑着说:“我不做乡巴佬又让谁去做呢?”他的弟弟被派往代州做官,离洛阳前向他告辞,他告诫弟弟:“你到代州任一州之长,万不可摆官架子,一定以忍让为本。”他弟弟说:“可以。如果有人将痰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就是了。”娄师德说:“那还不行,应该让它自己晾干才好。”如此为人,虽被少数人嘲笑,但赢得大多数人拥护,武则天称赞他:“卿之为人,为古今所少有,忍小而谋大,实乃聪明人。”
荐贤,不图报恩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他应诏从军,参加对吐蕃的战争,在甘肃青海一带打仗。他虽为主帅,但每战必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有次战斗正酣时,狂风大作,沙尘遮天蔽日,战斗只好结束。将士们回营后,找不到娄师德,都十分担心,派出近千人去寻找,结果发现他被流沙掩埋,差点没命,原因是他撤退在后,又担心吐蕃士兵追击,就立马在风沙中,结果被风沙掩埋。
娄师德做宰相时,做了大量的推举贤能的工作,且推举成功后,从不告诉被推举者,如狄仁杰。狄仁杰聪明睿智,但在高宗后期,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施淫威,指使人诬告狄谋反。狄仁杰后来虽遇赦,但仍被贬官。娄师德认为狄仁杰不可不重用,于是他对武则天讲狄仁杰的长处,并说:“狄仁杰乃宰相之才,如陛下重用,当巩固大周政权。”武则天说:“他有宰相之才,我命他为宰相,你以为如何?”娄师德笑答:“如是,则臣作一县尉亦欣然耳!”不久,武则天果然任命狄仁杰为宰相。
狄仁杰当了宰相后,雷厉风行,对当时一些官吏或迁或降或免职。娄师德为人处世风格同狄仁杰极大不同,狄仁杰将娄师德调为丰州都督,娄师德欣然受命。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并对他说:“卿任宰相,知道是谁推荐的吗?”狄仁杰回答:“不知。”武则天笑道:“力荐卿者就是被你贬至丰州的娄师德啊!”狄仁杰一时面红耳赤,停了一会儿才说:“举人不报名,不图报恩,此乃真君子、真贤人也!”
娄师德到丰州后,发现此地气候恶劣,缺少雨水,士兵吃不饱,百姓日子过得更是艰难。于是,他让士兵营田——开荒种粮,引水灌田,第二年即解除了吃喝之忧,且有余粮。他深入农户,送去粮食,大力奖励勤耕作的农民,几年后,此地生产生活大变,娄师德的名声大振,不少外地人也迁往丰州。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娄师德死于陇右诸君大臣任上。
修身,颇有心得
娄师德的个性的形成,同他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对古人修身之道的继承有关。他一生著文颇多,且多以古经典中的文句为题,如《上善若水论》:“水不求高而顾下,顾下则泽及万物。泽及万物则恩德厚重,此上善也。”“人则求高而忌下,至狂肆耳,故灾祸频生。”再如《小不忍则乱大谋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他这些文章都是讲的修身之道。从他的文章和做官做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位律己甚严、宽仁待人、为国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