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依托大企业共享的先进生产设备,中小企业没建生产线也能搞制造——在河北,共享制造推动企业资源共享,助力产业降本增效、协同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

截至目前,河北省89个重点产业集群168家企业建成共享工厂(载体),开放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协同增效。
制造能力共享
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大企业资源盘活,特色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一个车间,生产多款产品,归属不同企业——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
这个位于河北唐山高新区的共享制造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2024年初投用,设有生产制造、设计研发、质量管理等多个部门,拥有软硬件设备800台(套)、研发及生产专业人员1000余人,可年产机器人产品3000台(套)。
“机器人研发制造需要先进设备和现代化车间,投入大,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担。通过共享制造工厂,他们无需自购自建,只需缴纳一定费用就能使用,资金压力大幅减轻。”百川工厂负责人王孟昭介绍,机器人生产用的多是非标零部件,工厂为此打造了一组组柔性生产单元,可灵活适配不同企业生产需求。
2019年,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百川工厂所在的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随着企业发展,公司原有生产线无法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升级要资金、维护要人工,这些开支负担不小。”百川工厂投用后,四维智能总经理陈耀岐的苦恼得到解决,“这里的设备先进,我们还能用政府发放的创新券、创制券支付部分费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像四维智能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百川工厂帮助入驻孵化中心的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8%以上。”王孟昭说。
如果说百川工厂面向医疗、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机器人生产需求的企业,是一种开放型的共享模式;那么依托产业链布局,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的共享工厂,则更具针对性。
“依托共享车间,公司去年在辐照这道工序节省了130多万元。”在邢台市宁晋县万方科技产业园,河北慧明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薄乃钦算起“降本账”。
宁晋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电线电缆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当地光伏线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辐照是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
“一台用于辐照的电子加速器要1000万元左右,中小企业大多负担不起。”薄乃钦回忆,宁晋有电线电缆生产及相关企业2000多家,过去却没一家拥有电子加速器,“企业要么放弃相关订单,要么把产品运到外地加工。”
此前,慧明线缆生产的光伏线缆都运到唐山一家企业辐照。“以一笔20万米的光伏线缆加工订单为例,除去1.6万元的辐照加工费,来回运费还得4800元,最短用时3天。如果碰上需要辐照加工企业多,还要排队,时间更长。押车人、质检人全程盯着,人工、食宿都是成本。”薄乃钦一度深感无奈。
2023年7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产业集群内两家龙头企业——河北万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了全县首个共享辐照车间——欧达辐照中心。中心总投资4800余万元,上线4台电子加速器,满产状态下,一天可辐照约160万米光伏线缆。
“共享车间设备是最新的,生产效率高;公司离车间只有几公里,远距离运费也省了。”薄乃钦振奋地说,共享车间让企业有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勇气,“以前,3天内要求发货的紧急订单不敢接,现在当天发货都没问题。”
2024年,欧达辐照中心辐照加工光伏线缆近1.6亿米,服务当地80余家企业。
制造能力共享,推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但手握优质生产资源的大企业,怎么舍得“开门迎客”?
“对我们来说,在高端设备、智能产线方面的困扰,常常不是‘用不上’,而是‘用不满’。”欧达辐照中心运营方河北欧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合义说,近几年,万方集团与明达集团的光伏线缆产量逐年增加,建辐照车间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需求,然而仅凭自身的光伏线缆产量,难以覆盖高昂的建设成本,“车间共享使用,能增加额外收入,激活富余产能。”
在王孟昭看来,共享资源不是简单的设备借用,而是促进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协同升级,做大“蛋糕”。截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