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时熙(公元1503年—公元1580年),字季美,号西川,洛阳人,明代著名理学家,人称“西川先生”,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举人。他历任河北元氏、山东章丘学谕和国子学正、户部主事,著有《拟学小记》《圣谕衍》等。

  



  崇拜王阳明
  
  尤时熙自幼好学,嘉靖元年,年仅19岁的他就中了举人。当时,哲学家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的《传习录》刚刚问世。《传习录》是根据王阳明与众弟子及友人的讲话记录编纂而成的,是一部集中反映阳明心学思想的哲学名著,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诸如“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在书中一览无遗。最主要的是,《传习录》不像其他哲学著作那样晦涩难懂,通篇文字活泼、事例生动,启迪弟子的方法又很丰富。
  
  但是,这部著作在当时并不为士大夫们所接受,他们竭力排挤。尤时熙却偏偏喜欢《传习录》,他读完此书,如醍醐灌顶一般,感慨万分,连连称赞:“这才是我苦寻的真理啊!”对之推崇备至,悉心钻研。
  
  尤时熙读了王守仁的《传习录》,“始信圣人可学而至”,也常为不能师从王守仁而深感遗憾。后来,听说工部郎中刘魁是王守仁的弟子,深得王氏真传,尤时熙便拜刘魁为师,成为王守仁的再传弟子。刘魁因直言上书惹怒嘉靖被捕入狱,尤时熙仍从学不辍,遇到疑问,即到狱中,一面探视恩师,一面向他求教。
  
  尤时熙对王守仁非常敬重,他辞官归家之后,在堂中设王守仁之位,每天清晨必焚香肃拜,来他家求学之人也必须敬拜。
  
  讲学于洛阳
  
  尤时熙历任河北元氏、山东章丘学谕和国子学正、户部主事。《明史》记载,尤时熙是个孝子,他念及母亲年事已高,需要照顾,便主动辞官,回到洛阳奉侍母亲。
  
  自宋代程颢、程颐在洛阳创立“洛学”之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就成为理学名区,崇理风尚浓厚。明代中后期,王阳明心学大兴,文人学者云集洛阳,这里又成为王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的重镇,王阳明心学的北传也为北方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阳明心学入洛便始于尤时熙。
  
  尤时熙在章丘任职时,就不追求名利,一心兴办教育。他辞官回乡后,在洛阳讲学30余年,一直以教书著述为业,传播王阳明心学,兼容传统理学,成为北方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尤时熙在当时是一位响当当的理学家,当时陕西、洛阳一带跟随他学习的读书人不计其数。其门人弟子众多,门人李士元、谢江、孟化鲤等后来皆成理学名家。
  
  为官行德政
  
  尤时熙在政治上提倡德政,认为德政包括爱民、养民、理财三个方面。所谓爱民,即孔子说的“泛爱众而亲仁”,即爱自己,也爱别人,如果利君不利民,利己不利国,利诸侯而不利天子,都不能算作仁。养民要体味百姓生活的艰难,要薄赋税,重农桑。理财则要注意节俭,不可见利忘义。
  
  尤时熙任户部主事时,有一次受命到浒墅关(在今江苏)负责收取盐业等专卖税。他秉公办事,“课足而已”,不多收乱收,清正廉洁,既保证了国家税收,又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得到朝廷及当地工商业主的好评。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尤时熙在洛阳去世,学者称他为“西川先生”。

点赞(642)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