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歌飞捣衣声
导语:唐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凡传世之名篇,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但是,最美的歌声,也没有这个天朝上国的捣衣之声传得更远、更久。让我们在捣衣声中,讲一段遥远的故事,传一曲大唐飞歌。
  促织夜鸣,捣衣声声,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大唐女性在捣衣声里创造了服饰风华。唐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凡传世之名篇,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但是,最美的歌声,也没有这个天朝上国的捣衣之声传得更远、更久。让我们在捣衣声中,讲一段遥远的故事,传一曲大唐飞歌。
  
  
  诗曲传奇说捣衣
  
  捣衣,又称捣练,是大唐女性最重要的劳动,捣衣也是唐诗中最常见的词汇。刘禹锡、王建高吟《捣衣曲》,李白、刘希夷走笔《捣衣篇》,韦庄赋诗《捣练篇》,名篇相继。张说“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岑参“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等,绝句广传。
  
  什么是捣衣?《文选》五臣注曰:“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远也。”《乐府诗集》注曰: “益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也。”很显然,“捣衣”一词是“捣帛裁衣”和“捣素裁衣”的简称,就是裁缝衣裳的整个过程,包括捶打布料、熨烫、缝制等工序。
  
  捶打布料是捣衣的第一道工序。为什么要捶打布料呢?因为葛麻布和用生丝织的素帛,都比较粗硬,捶打可以使其柔软,便于裁缝。捶打布料的基本工具,是砧、杵。杨凝《秋夜听捣衣》云:“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徐铉《赋得捣衣》云:“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
  
  在唐代传奇小说中,也出现了捣衣砧、捣衣杵的身影。唐传奇《窦义》讲了一个捣衣砧的故事:胡人米亮经常得到窦义的帮助,米亮特别感激。后来,他劝窦义买了一个小宅院。窦义拿到房契后,米亮才告诉窦义,这宅院中的捣衣砧,是一块于阗玉。窦义找来玉工鉴定,果然不虚,将捣衣砧加工成腰带扣板等各种东西,卖得钱几十万贯。《诸葛长民》则讲了几个捣衣杵会相互对话的离奇故事。
  
  熨烫是捣衣的第二道工序。杜甫《捣衣》云:“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王建《捣衣曲》云:“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烫衣服的熨斗,在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汉唐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
  
  裁缝是捣衣的最后一道工序。刘希夷《捣衣篇》云:“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徐铉《赋得捣衣》云:“裁缝依梦见,腰带定应非。”
  
  刘希夷的《捣衣篇》,描述了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拿到砧上捶打、穿针引线、缝制成衣的全过程。王建的《捣衣曲》对这个过程写得更生动,第一曲云:“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动听的捣衣声,就是家家喜欢听的丰收之歌、富裕之歌、盛世之歌。
  
  昭阳殿下捣衣声
  
  王昌龄《长信秋词》云:“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长信宫,是汉代的宫苑。中秋月明,宫苑的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
  
  皇宫中怎么会有捣衣声呢?这要从亲蚕礼说起。亲蚕礼始于周代,是古代每年举行的一种国家大典。在男耕女织的社会,男人负责耕田,女人负责养蚕织布。汉唐之时,亲蚕礼更加完备。三月初三日,皇后主持并率领众嫔妃祭拜蚕神嫘祖,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当时,皆以鞠衣为皇后及嫔妃的亲蚕服。宫中设有蚕室,即王室饲蚕的宫馆,在这里养蚕、抽丝织布。到八月十五,在蚕室举行捣衣礼。这就是王昌龄诗中所写的“昭阳殿下捣衣声”。
  
  王昌龄生活在开元盛世,他所写的实际上是当时大唐皇宫中的情况。当时的宫廷史馆画直张萱绘制《捣练图》,真实地反映了中秋节宫廷捣衣礼的情况。今存张萱《捣练图》系宋徽宗或其翰林图画院的摹本,流传有序。民国初年,该图流散到海外,现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幅长卷上共绘画了十二个仕女,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仕女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个仕女,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熨烫的场景,其中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
  
  画中的成年女性都穿短襦和齐胸锦裙,肩上搭有披帛。衣饰色彩柔和,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交相辉映。锦裙薄如蝉翼,衣裙上织印的花纹,变化丰富。她们额前贴着翡翠花钿,梳着高髻,髻上插着钗梳。图中最右边的仕女,髻上插着五树花钗。
  
  图中三个少女,都梳着双垂环髻,就是将头发分成两部分,在头的两侧各盘卷一髻和一垂环。当时,一般少女、侍女等都梳这种发式。她们无首饰,都穿着齐胸锦裙,外套束腰长襦。
  
  判断《捣练图》的人物是宫廷仕女的主要依据,是几个仕女的首饰。《旧唐书·舆服志》说,“内外命妇服花钗”,命妇之服,一品花钗九树,下面根据品级,逐级递减一树,五品花钗五树,五品以下没有花钗。画中最右边的仕女髻上插着的五树花钗,是五品命妇。另外几位仕女,有花钿和钗梳,这是宫内下级女官的装束。因此,这位五品命妇是内命妇,即宫官。
  
  另据《新唐书·百官志二》记载,宫官设六个局,每局主管各设二人,正五品。其中,尚服局设尚服二人,还有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分别是正六品、正七品、正八品。由此判断,画中这位五品宫官,是尚服局尚服,另外几位仕女是尚服局的司衣、典衣、掌衣。三位少女,是尚服局的小宫女。
  
  夜捣戎衣向明月
  
  “夜捣戎衣向明月”出自李白《捣衣篇》。诗的开篇云:“闺里佳人年十余,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此诗的开头就写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民间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在遥远的交河之北。接着写道:“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意思是,眼看一年又过去,谁愿意对镜发愁呢?她早晨在落花中吹着筼管,夜晚在明月下缝制着征衣。她将用剪刀为夫君裁做一个相思枕,让来使给他捎去。她将庭中的兰花摘尽也不见夫君回来,红手帕都让她的眼泪湿透了。明年夫君若是再出征边塞,她多么想化作巫山顶上的一片云朵,远随夫君而去呀!
  
  唐诗中,这种思念远征丈夫的捣衣诗很多。唐朝以胖为美,但民间女子并不胖,因为她们需要不停地劳作,还有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很难胖起来。读捣衣诗,会发现捣衣的女子,她们的丈夫要么出征在外,要么马上出征。因为,大唐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是不停地开疆拓土,以后是不停地平叛,每个青年男人都要常年当兵打仗。如刘禹锡《捣衣曲》云:“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寒衣做好了,但丈夫随军队在转战南北,衣裳寄到何处去呢?
  
  刘希夷的《捣衣篇》写出了民间捣衣女的形象,诗云:“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这位流着泪缝制衣服的女子,她的丈夫远在交河,她细腰纤手,非常瘦。
  
  民间捣衣女的形象,在绘画中也表现了出来。杜牧的《屏风绝句》云:“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周昉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是活跃在盛唐时期的画家,所画大都体型丰腴,并有周昉画美人多肥的说法。但是,这幅画为什么例外呢?因为他画的是两个民间捣衣女,画名是《捣衣图》。
  
  这幅画,两宋之际的绘画评论家董逌在其《广川画跋》卷六、明朝汪砢玉辑《珊瑚网》卷四十七名画题跋二十三、清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十二都有著录。
  
  “明月清辉,捣衣声声”,这是大唐帝国最鲜活的无词歌,是大唐劳动妇女用生命谱写的不朽乐章。捣衣声中,我们听出了她们的渴望,也听出了她们的忧伤。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 编: 471934
电子邮箱: hlxc.2008@163.com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 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

星辰微博

星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