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清
导语:虽然年过七旬,孔凡清已经不在敬老院工作,但逢年过节,他还是会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默默地关心着他们。

 

  他将公益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捐钱修桥、修路、建学校、救助灾民……他也不记得自己究竟做了多少好事。
  
  他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慈善家,只是一位年逾七旬的普通农民。
  
  他就是孔凡清,看上去,这个身材瘦削、衣着朴素的老人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你很难想到,时至今日,他依旧奔走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并乐此不疲。
  
  1943年,孔凡清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孔凡清的生活平凡、清简。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孔凡清和妻子做起了卖糖醋萝卜皮的生意。虽说是小本生意,但由于肯吃苦、手艺好,孔凡清的萝卜皮销路越来越好,上到东门白沙,下到官渡、古港,买者众多。仅1993年一个冬天,孔凡清就卖出了3万多斤糖醋萝卜皮,成了东区有名的“萝卜大王”。
  
  孔凡清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1996年4月,一场暴雨不期而至,达浒镇辖区内河水暴涨,大桥被冲毁,村民房屋倒塌,许多人无家可归。孔凡清夫妇主动收留了20多位村民在自己家里吃住,直至洪水退去。后来,被帮助的村民带着礼物上门致谢,却都被孔凡清婉拒了,他笑着跟大家说:“我们是一个村的,就好比一家人,互相帮助是本分。”
  
  洪灾过后,镇政府准备投资新建大桥,孔凡清和妻子商量后,取出了家中的4本存折,凑足10000元来支持新建大桥。
  
  在今天看来,10000元算不得什么巨款,但对于20多年前一位普通农民来说,却可能是他的大部分积蓄。
  
  资助新建大桥只是开始,从这以后,孔凡清就没有停下助人为乐的脚步。
  
  他一边辛勤劳动,卖糖醋萝卜皮赚钱,一边用赚来的钱捐建小学,救助贫困学生……做慈善、做公益,渐渐成了孔凡清的“日常”。
  
  1997年2月,孔凡清先后为镇上的中学、小学新建捐资26000元。在这之后,孔凡清还资助了6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当时,他得知村里有些孩子考上了大学,然而家中却无力供读,他就主动跟孩子的家长联系,让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对家长承诺:“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只要孩子上学需要钱,我就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他们。”
  
  2004年,经村民一致推荐,孔凡清担任了达浒镇敬老院院长,村民们都说:“有老孔当大家长,我们都放心。”
  
  2006年6月,镇政府新建敬老院,孔凡清又带头捐了10000元,看到敬老院没有风扇,他立即把家里新买的电风扇搬到敬老院。
  
  2008年汶川大地震,65岁的孔凡清看到新闻报道,立刻红了眼眶,甚至无心吃饭。当时孔凡清的妻子生病住院,正是用钱之际,但他还是在跟妻子商量后,为灾区人民捐了1000元。
  
  拿着汶川地震的捐款单,回想起过往,孔凡清说的最多的不是捐了多少钱,而是“我很遗憾,自己已经年迈,不能像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奔赴灾区现场救助灾区同胞”这样的话。
  
  在孔凡清的家中,这样的捐款单还有很多,也只有在翻开一张张捐款单的时候,孔凡清才记起自己还做了这件事,帮过这些人。
  
  他总说:“我把公益当作我一生的事业,我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
  
  虽然年过七旬,孔凡清已经不在敬老院工作,但逢年过节,他还是会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默默地关心着他们。在孔凡清的影响下,他的小女儿也扎根农村,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再普通的人,也有温暖他人的力量。孔凡清的故事,谈不上传奇,更不算惊天动地,却给我们带来最温暖的感动。
  
  一位平凡的老人,选择一种清贫的生活方式,却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他的名字“凡清”,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 编: 471934
电子邮箱: hlxc.2008@163.com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 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

星辰微博

星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