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乐舞与洛阳
导语:常言道,艺不压身。若能穿越回盛唐,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会跳舞的人很吃香。比如武则天的侄孙武延秀,他因为《胡旋舞》跳得好,还被安乐公主选为驸马。
  牛年伊始,舞蹈《唐宫夜宴》火了。
  
  上元之夜,当“唐宫小姐姐”穿越回洛阳应天门,恢宏壮丽的明堂内,一场宫廷乐舞让无数人梦回盛唐。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乐舞是盛唐的灵魂,乐舞文化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盛唐乐舞与洛阳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原自有胡旋者
  
  常言道,艺不压身。若能穿越回盛唐,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会跳舞的人很吃香。比如武则天的侄孙武延秀,他因为《胡旋舞》跳得好,还被安乐公主选为驸马。
  
  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唐代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说:“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当时的洛阳城中,生活着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洛阳,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乐舞,其中就包括风靡一时的《胡旋舞》。
  
  据《旧唐书》等记载,此舞出自康国,因“急转如风”而得名,主要的伴奏乐器是鼓、笛等。
  
  康国是粟特人建立的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今乌孜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多能歌善舞者,多次向唐王朝进献胡旋女。白居易有《胡旋女》一诗,其中称:“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也就是说,《胡旋舞》传入中原后,受到人们的追捧,并出现了许多水平高超的舞者。至于武延秀,他的舞技不一定能超过胡旋女,只要能打动安乐公主就够了。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最宠爱的小女儿,其宅第在洛水南岸的旌善坊,第一任丈夫叫武崇训,是武延秀的堂哥。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李唐后,她一度以“皇太女”自居,颇有权势。
  
  武延秀本来没机会当安乐公主的驸马。公元696年,突厥首领默啜请求和亲,想把女儿嫁给女皇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不好拒绝,便让武延秀前去迎娶突厥公主。默啜认为这是小看自己,一怒之下将武延秀扣留,直到神龙初年才将其放归洛阳。
  
  因久在突厥,武延秀学了一口突厥话。他常跟着武崇训到安乐公主宅中跳《胡旋舞》、唱突厥歌。安乐公主见他长得好看,又多才多艺,很是喜欢。后来武崇训在政变中被杀,安乐公主便嫁给了武延秀。可以说,《胡旋舞》改变了武延秀的人生。
  
  胡腾身是凉州儿
  
  《胡旋舞》属于健舞,舞者要不停地飞速旋转,对体能要求较高。因此,如果说安禄山和杨贵妃都是跳此舞的高手,倒有些令人意想不到。
  
  史料记载,安禄山是胡人,身体肥壮,行动不便,一度要有人搀扶才能走路。不过,他为讨唐玄宗的欢心,甘愿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跳起舞来也非常卖力。白居易就在《胡旋女》一诗中说:“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huán)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果然,唐玄宗沉迷声色,对二人极为宠信,“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不过,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由盛转衰,《胡旋舞》也随之沉寂下来。
  
  盛唐时期,流行于中原的西域健舞除了《胡旋舞》,还有传自石国的《胡腾舞》《柘(zhè)枝舞》等。
  
  石国也是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今乌孜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一带。其中,《胡腾舞》多为胡人男子独舞,舞者身穿桐布衫,头戴尖顶帽,在花毡上腾踏起舞,节奏急促,以笛、琵琶等伴奏。
  
  唐代诗人李端有《胡腾儿》一诗,其中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说的是一名年轻的胡人,在花毡上纵情起舞,满脸是汗,帽子也歪了。诗人欣赏着他的舞姿,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儿,在诗的最后发出感叹:“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相比之下,《柘枝舞》是女子独舞,虽也刚健奔放,却有婀娜妩媚的一面。舞者身穿罗衫,帽饰金铃,体轻腰细,舞姿动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观赏过此舞,并在诗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描绘。
  
  据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guǐ)签》中记载,《柘枝舞》不止一种。其中,由两女童舞的《屈柘枝》是软舞,五代时,和凝有诗称“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宋代名臣寇准外号“柘枝颠”,也是因为他特别喜欢《柘枝舞》。
  
  豪歌狂舞被禁断
  
  在《唐音癸签》等的记载中,《胡旋舞》因“舞者立毬(即球,也有写作毯的)上,旋转如风”,也被称为《踏毬戏》,归入杂戏一类。
  
  所谓杂戏,也相当于杂技。事实上,《胡旋舞》是在地上跳、毯上跳还是在球上跳,并无定论。或者说,三者都有可能。
  
  盛唐时期,洛阳流行的杂戏也有不少,其中声势最大的是《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也称《泼寒胡舞》,和《胡旋舞》一样出自康国,是一种风俗性的歌舞活动。从武则天时期开始,每到冬寒时节,在洛阳的胡人就会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尽情歌舞,甚至裸身泼水相戏,还用大鼓、小鼓、琵琶、箜篌等进行伴奏。
  
  起初,朝廷对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杂戏并不禁断。如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在洛阳复位。当年十一月,他就登上洛城南门楼,观看了《泼寒胡戏》。
  
  大臣吕元泰坐不住了。他认为冬寒时节,胡人在街头闹市裸身戏水,豪歌狂舞,实在太不雅观,应该制止他们。不过,李显并未采纳这个建议。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在长安登基。次年冬,他也观看了声势浩大的《泼寒胡戏》,诸王和太子甚至微服来到街头。左拾遗韩朝宗担心有刺客,请求朝廷下诏禁断,李旦称赞了他,但并没把这当回事。
  
  公元712年,唐睿宗将皇位让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还将《泼寒胡戏》作为宴请外藩来使的重要节目,在宫廷宴会上大张旗鼓地进行演出。
  
  这一次,大臣张说站出来了。他认为此舞过于狂放,用来招待外藩来使极其失礼,因此应该禁断。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冬,唐玄宗痛快地采纳了张说的建议,下诏禁断《泼寒胡戏》,称:“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以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
  
  从此,一度风靡中原的《泼寒胡戏》渐渐销声匿迹。不过,《唐会要》中记载了吕元泰的谏书内容,人们从中还可想象当时的喧闹场面:“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之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
  
  这样庞大的杂戏队伍,除了豪歌狂舞,泼水相戏,还俨然有“战争之象”,朝廷出手禁断,不难理解。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 编: 471934
电子邮箱: hlxc.2008@163.com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 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

星辰微博

星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