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学堂:晨钟暮鼓与马寺钟声
导语:晨钟暮鼓,这个成语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出自唐代文人李咸用的诗句:“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今天说一个与佛教有关的成语:晨钟暮鼓。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人李咸用的诗句:“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洛阳晚报》专栏《马寺钟声》便取意于此。
  
  “马寺钟声”本是洛阳八大景之一,说的是洛阳白马寺的钟声。白马寺有钟楼、鼓楼,分别悬钟、架鼓,平日里晨钟暮鼓互唱“对台戏”,提醒僧人按时作息。每逢新年,僧人连续敲钟辞旧迎新,钟声悠扬,飘荡数里,催人振奋,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寺庙,古代的城楼上也有钟鼓,主要用于报时、警示百姓。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如今的两个小时。时辰到了,便有专人在城楼上敲钟或击鼓报时,以便让大伙儿知晓。
  
  至于何时敲钟、何时击鼓,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
  
  汉魏时期,洛阳、长安(今西安)等城市的报时方式是晨鼓暮钟。东汉名士蔡邕在《独断》里提到过这一点:“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快亮时,要敲鼓催人起床工作;天快黑时,要敲钟提醒人们下班回家。
  
  汉朝人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铿锵有力,催人振奋。古时行军打仗,敲的是战鼓,一鼓作气,鼓舞人心。
  
  唐代实施宵禁,夜里不许人随意出门,大概是为了强调禁令,改作晨钟暮鼓。日暮时分,城头的鼓声一阵比一阵急促,鼓声一落,城门就要关闭。除非有特殊事情,人们听到鼓声就得赶紧回家,若是宵禁时还在街头走动,便是犯法,轻者挨打,重则处死。到了次日清晨,解禁的钟声响起,市民才可出门活动。
  
  唐代人白行简在其所著《李娃传》中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由此可见宵禁之严。
  
  白行简是白居易的弟弟。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洛阳人对他很熟悉。
  
  不过,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唱反调,“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说他玩乐了一宿,意犹未尽,清早听见敲五更鼓,恋恋不舍地骑马上早朝。
  
  既为晨钟,为何又有五更的鼓声?
  
  有人认为,晨钟暮鼓应该是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再敲钟。感兴趣者,不妨去白马寺求教高僧。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 编: 471934
电子邮箱: hlxc.2008@163.com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 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版权所有
洛阳师范学院
豫ICP备10005974

星辰微博

星辰微博